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写一篇书评?
书评,作者,内容怎样写一篇书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方向:内容的解读和形式的特征
一部作品由两部分构成,即内容和形式,书评需要兼顾的就是这两个方向。
很多“书评”都只看到了前者,忽略了形式所带来的意义,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专业的。
内容的解读往往是观点的由来,而形式和作品的整体地位有关。
比如《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我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它在形式上的特色非常明显。
首先,故事内容简单,但是小说的架构却是用了“新闻”的格式,因为其内容来源于对真人真事的“改编”。
那么,“新闻”简洁的特性就体现在了文学手法之中,这就导致了故事丰富但篇幅不长。
其次,它应用的手法是“意识流”,主要讲述主人公的意识流动。
那么,现代主义文学中思维的跳脱就成为了这部小说的一个特色,它给读者造成了两种错觉。仿佛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但其实只有三天而已;仿佛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老人出海钓鱼而已。
最后,“新闻手法”和“文学手法”融合,会发生什么?
这意味着在传统叙述方式和新兴的文学潮流之间,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验证了传统的叙述方式同样可以在新文学潮流下找到出路。
一部伟大的作品,绝不仅仅是内容的优质所能决定的,必然和其形式的意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形式和内容一样,都是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
总结来说,要想写好“书评”: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对“书评”这一形式有着正确的认知,只有先了解,然后才能理解,最后才能创作。
其次要做的就是对于理论的积累,“庖丁解牛”的道理正是如此,只有对“牛”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目无全牛”。
最后要做的就是对内容和形式的关注,内容可以让创作者得出所评书籍的观点,而形式可以让创作者更准确地判断作品在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这是一种需要专业技巧和理论支撑的写作,需日积月累,非一日之功。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问的“书评怎么写”这个问题,事实上重点您已经表述出来了。自己在头条平台上还从未写过书评,但学习过“明月共读书”“倾城月”等很多师友写的精彩书评。归纳这些师友的书评,结合自己的思考,查了一些资料,权且提点抛砖引玉的书评写法。
书评,首先应该是评论。但评论不是泛泛的文学评论,也不是某门学科的学术评论,而是图书评论。由此我们明确了书评只是评论领域中的一种,是对图书的内容、装帧、插图、封面设计及印刷质量等方面的评论。我们看到,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不同样式一样,书评也应该有许多样式。看这一些诗友的精彩书评,主要有以下几种:
书评的写作样式
论文式。就是作者就书中的某个或某些论点,充分阐发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批评、或深化、或补充、铺衍成一篇学术味较浓的书评文章。这种论文式的书评,常常对作者有点穴振心之功,对读者有拨雾解迷之益,多半是专家学者们所为。当年延安整风时,毛泽东认为,恩格斯的名著《反杜林论》,是对杜林三本书评论的专辑,是很好的书评。
争鸣式。即是不同观点的双方对书中的内容或装帧通过争论,写成商榷性的文章。这类书评文章对于活跃学术思想,提倡文人之间的坦诚相见,吸引读者是很有意义的。然而,这种争鸣式的书评文章不算多,较多的是所谓“一面倒”的主观批判文章,而被批判的一方是绝对被剥夺了发言权和申辩权的。比如,当年贾平凹的《废都》出版后,千夫所指,一片口诛笔伐声。
鸟瞰式。从一本书、或一套丛书的评论,引伸到对一个时期以来的整个出书倾向或者一类书的出版问题的评论,或者对作者的纪念和感怀,高屋建瓴,涵盖全貌,点出经验,指谪问题。著名作家路遥去世后,60位作家发表文章怀念路遥,集成书叫《守望路遥》,一些作家在书中对《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进行了精彩的鸟瞰式评论,看完此书,对路遥作品的文学意义,顿时豁然开朗。
剥笋式。对一本书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艺术技巧、逻辑结构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层层剖析,以便读者能逐层了解,全面掌握全书。日前,师友“明月共读书”写了一篇“《人生海海》:三个掺杂情爱与人性的反转,是欲望,也是执迷不悟”的精彩书评,围绕主题,条分缕析,层层递进,直指作品本质。看后,不由自主地把这本以前没读完的书认真读毕。
对话式。用对话体裁写书评,给人以亲切感。让评论者和读者像朋友似的坐在一起,促膝谈心,谈该书的优劣,帮助读者选书,辅导读者读书。我们看到,央视的《诗书》栏目,包括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通常运用这种方式。
求疵式。求疵者指出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了作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展现了“求疵”者的专业能力。现在,这样的“求疵”者非常多,活跃在各条战线,专以“求疵”为快事。“求疵式”的书评一般短小精悍,尖锐泼辣,批评一针见血。在《杂文》报上,专门开辟有“书评”专栏,这里的书评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序跋式。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书评样式。一本书出版,作者一般都会请师长学友为自己的书作个序,写个跋的,以此来扼要道出书中主要思想或故事情节。作序跋的人,大多是德高望重、学深艺精的专家学者,故序跋常是很好的书评文章。他们或就书中学术观点大抒己见,或就书作者的人品和文品作出评价,或由所评之书扩及某个流派乃至整个文坛,或泼墨纵论与此书相关的学术史,读者多读些序跋对学习提高书评写作水平实是一条重要途径。记得我原单位有一领导,为中国作协成员,另一处室同事喜欢写些罗卜条、豆腐快式文章,为了求进步送“大作”给上级领导,自己到印刷厂花钱集成了几本所谓的书,毕恭毕敬的找那位中国作协领导给写个序,领导看后没敢给写。
随笔式。这是一种较为自由轻松的文体。书评作者在读了一本书后,书中的某个现点如燧石一般撞击出他的思想火花,而写长篇大论又不到火候。于是,就将这些思想火花随笔记下,稍加整理便是一篇可读性、思想性俱佳的书评小品,由于字数较短,读者都比较喜爱看。由于功力不到,过去自己在新浪微博上写的一些所谓书评,大多是这样的。
上一篇:你暗恋的那个人他知道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