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写一篇书评?
书评,作者,内容怎样写一篇书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发掘价值带来生产力?
书中内容→思考内化→加工回路→价值输出
我们在写书评的时候,核心的一个部分就是,让内容价值点,链接到实践,最终转为实际生产力,给生活工作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力。
总结
以上就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书评,分享了个人总结的四大关键点:
关键点① 精彩书评之“开篇描述”
关键点② 精彩书评之“总结概括”
关键点③ 精彩书评之“评价喜好”
关键点④ 精彩书评之“关联实践”
一本书的威力可以很大,也可以微乎其微,关键在于你是如何消化并输出。
书评只是众多输出方式之一,大家可以结合我的手绘图,引发更多思考。
在学习成长的路上,一起加油!
END-
关注【职场逗伴匠】,每次学一招,职场没烦恼。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赞、评论、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
逗趣职场每一面,伴随你我每一天,匠心传道每一言。
我是职场逗伴匠,一个跑马拉松的知识手艺人,助力职场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作者简介】职场逗伴匠,“我是好讲师大赛”全国50强 / 美国ACI认证职业讲师 /青云计划获奖者/ 今日头条&尚可网 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 / 职业生涯规划师 / 自我效能管理达人/ 专栏原创作家 / 5:00早起倡导者 / 马拉松跑手 / 读书控 / 旅行生活践行者 / 视觉手绘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学书评的写作是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完成的,其中涉及到一些技巧、理论以及规则,自然也会有很多陷阱和误区。
所以,要想写好一篇文学书评,就要知道什么是书评,如何写书评以及什么样的“书评”作品是不合格的。
“书评”写作的三大误区
01
读后感
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写作训练的写手,认为书评很简单,看了一本书就可以去写。所以就让我们看到了市场上有很多类似“读后感”、“个人阅读感受”一类的作品,打着“书评”的名义,拉低了这一领域的门槛。
针对这种现象,需要牢记的是,“书评”评的是“书”,而不是读者的阅读体验。
举个例子,你看了一本书,感觉很震撼,于是决定写一篇书评。那么,你的侧重点是在这本书为什么会给人震撼,而不是它带给了自己多大的震撼。
前者是“书评”的侧重,后者是“读后感”的创作。这是必须要明晰的概念。
02
书籍简介与内容复述
很多写作者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写书评就一定要联系书籍讲述的内容,很多影评也是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所谓“书评”类的作品中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内容复述,尤其是以小说类“书评”居多。
这样写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套路,先介绍一下书籍的基本信息,比如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甚至其他人对其的评价、有关趣事,然后开始对小说的内容进行梗概式地概括,主人公、主要剧情等等。最后再升华一下这本书的意义,如何如何伟大、崇高。
这种模式是劣质“书评”的特征,有一点书评的影子,但实际上不是合格的作品。
针对这样的现象,需要记住的是,“书评”注重的是个人对“书”的评价,它是好是坏,它为何好、为何坏,它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何取得了这样的地位……
总之,介绍书籍的内容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通过对书籍内容的介绍来提炼其中的观点。
如果可以将语言组织地清晰、明了,即使不去介绍书籍的内容又有何妨呢?
03
拆书稿
“拆书稿”是新流行的一种文本,主要是配合有声平台而出现的作品,但有些人用这种套路写“书评”,就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作品。
“拆书稿”类似于软文,也就是广告,是一种商业文体,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购买。
所以,其中很多内容都不会讲得很透彻,说得太明白就没有人去读原书了,甚至在有声平台播出的时候会构成侵权。
而“书评”不会对作品构成侵权,它代表的是写作者的态度,是以读者的身份做客观的评价,体现的是在更专业的视角下,这部作品是何种形象。
所以,如果以“拆书稿”的形式,将书籍主要内容提炼出个“一二三”,那就失去了创作者的专业视角和理论支撑。
针对这一现象,需要牢记,“书评”是主体对作品进行的客观评价,主观和客观都很重要。
这三种误区是比较常见的,当然还会有其他的误区,但影响不大。
要想写好书评,这是必须要打好的认知基础,如果地基打得歪了,上面的建筑修得再高都不会符合需求。
如何来写一篇合格的书评作品
甄别“书评”创作的误区之后,再来讲如何来写真正的“书评”就容易得多了。
“书评”写作有两大技巧和两大方向,需要同时遵循。
技巧:主观评价需有理论支撑
这是“书评”最难的地方,也是最为重要的地方,它需要理论的积累。
只有见过了江河湖海的全貌,才能更好地判断,你面前的这一条水脉到底是小溪还是大川。
所以,除了对书籍本身足够了解之外,还需要去系统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要知道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现实主义,什么是现代主义,什么是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什么是荒诞戏剧,什么是黑色幽默,什么是意识流,什么是反思,什么是伤痕……
这些理论的基础可以不写入作品,但创作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概念,能清晰地判断出所评的这本书大致属于什么类型,在这一领域中有什么样的定位,这样做出的评价才客观。
但是,也要看到,因为这些理论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讨巧”的作者。
这些人写“书评”,喜欢介绍一个理论,然后用书籍内容来进行印证。所以作品看起来非常的工整、漂亮。其实如果细细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除了这些早已经被印证过的“理论”之外,通篇都是废话。
写作合格的“书评”作品,理论虽然是基础,但它要为观点服务。
也就是说,我们用理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观点来套固有的理论。这些理论早就被证明了无数次,何必多此一举地再进行“论证”呢?
写作的时候,理论的应用可以为观点提供客观性的证明,让人知道,创作者主观得出的结论,是符合理论认知的,而不是个人化的感受。
所以说,创作者的“书评”不是“读后感”一类的作品,它所表现的“主观观点”其实是符合大众认知的“客观事实”,这样才能引起共鸣,才能让别感觉“你说得对”!
上一篇:你暗恋的那个人他知道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