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千年前的古诗,时至今日仍然散发魅力,让人常读常新?
诗人,诗词,诗歌为什么千年前的古诗,时至今日仍然散发魅力,让人常读常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原因很简单!
古人很多诗词的创作,都是建立在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基础上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会。不管是爱,是恨,是悲,是喜,是欢,是乐,都是自己对生活深层意义的高度熔炼!从表入里,让读者能够从诗人自己的诗句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真谛,如同身受。
你想想,当你身在异乡,人在客旅,身孤夜半,秋半月圆的时候,独处草居,思绪万千时,窗外一缕凄凄明月,照于床前,你看着明月如诉的光亮,你会想去什么?内心会牵系于什么?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明月,
底头思故乡。”
这种人的最朴素,最真挚,最自然的感情,油然而生。古人是这样,今人又何无不是这样?
诗的魅力,就是通过诗人的心理意境的创造,促使读者自然而然地随者诗人的思想感情起舞,不能自己。
当一个诗人,深沉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携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接触到的事物本质,但又不能真正领悟这种本质的真谛时,突然被诗人的几句诗歌的语言掘示出来了。而这些诗歌的语言又是那么平易,亲切,又朗朗上口。你説它(这种诗词)不永久谁永久。
这也就是古人诗歌世世代代影响着中华民族文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的根本所在!
然而!!!
我们今天所读到,看到的“新诗”。我们所了解了的李少君的《闯海歌》;我们所惊讶的脑瘫诗人余秀*的“跑遍半个中国去睡你”。我们所惊呆地听那些么个专家,教授,学者所吹捧的“韵平律稳”的带着当代“中国诗人”各种各样的头衔的“实力”诗人的诗时。我们懵了!
我们满目金星!
我们好像都不知道中国诗歌词曲的悠久历史是不是真的!
王冬玲之流,把承载着中国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汉字,“创新”“发展”成任谁也分不清,看不懂的“丑字”“乱字”。艺术得令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眼瞪口呆。
李少君又带领着一群脑瘫,脚歪,身残的当代“诗人”,和一群肚大,肠肥,头尖的,戴着各种各样吓人的头衔的“实力诗人”们,把中国的,俱有五千多年优秀传统历史的诗歌词曲,“创造”“发展”成“跑遍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样子。
嘻嘻嘻,
也许这就是新中国文化领域所取得的一个伟大成就!
一个能让每一个中国人眼花缭乱,眼瞪口呆的“伟大成就”!
中国的诗歌在哭!
中国的汉字在哭!
面对中国文学艺术界的乱像,
中国人会哭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语言美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首先是它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它的辞采丰富,表意精准、凝练。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其遣言也贵妍”,刘勰《文心雕龙》更是直接点明:“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强调诗词遣词用语的重要性。故而中国古典诗词炼句、炼字、诗眼等艺术手段,以求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推敲”二字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改诗用“绿”字的故事,诗圣杜甫“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达的正是对诗词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精炼的极致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美还表现在它的形式美和音韵美。任何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以外在的形式和具体的结构来体现,诗词的创作也不例外。
要想诗词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因而,我们经常见到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双声、叠韵、叠字、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并要求诗句、词句在对仗和格律上长短一致、工整对称,既易于记忆、朗读,又富有音韵之美。从《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到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再到唐初,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出现,诗句开始形成讲究平仄和押韵的规范,篇幅字数固定,结构规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
此外,诗词还美在它是诗人真挚感情的流露,正所谓千金难买真情在
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死,也不当亡国奴,表现出了诗人的铁骨铮铮。还有岳飞的“满江红”,这些都是诗人的真情流露,才能是我们感同身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寥寥数语,道尽人世间种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方面,人有怀旧思想,另一方面,现代人没有好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炎炎夏日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上一篇:挪威有哪些名胜风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