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在哪个皇帝手中开始衰败?
明朝,大明,太监明朝在哪个皇帝手中开始衰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明朝在哪个皇帝手中开始衰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元璋经历千辛万苦创立了大明王朝,并在在位期间把所有能想到能做到的所有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为的就是子孙在接手江山的时候能够舒舒服服的守着大明江山。怎料事与愿违在孙子朱允炆登基后仅仅四年皇位就被朱棣夺去,在朱棣的带领下再一次把明朝经济文化军事一举推向了巅峰只可惜朱棣只有一个,明朝才经历不足百年就陷入了空前危机。
明宣宗惹的祸
明宣宗是朱棣的孙子,这小孩从小聪明可爱深受朱棣喜爱,虽然他不待见自己的儿子朱高炽但是隔代亲的力量也不容小看,朱高炽能够顺利当上太子继承皇位主要是因为生了个好儿子,不过朱高炽因为身体不太好仅仅做了十个月皇帝就去跟自己的爹朱棣报道去了。朱瞻基继位之后开始统领大明江山,他可能是聪明过头了感觉在宫里生活无趣就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太监,历代封建王朝都是严厉禁止宦官参政的,这朱瞻基对此却不以为意,他下令让宫里的太监读书学习文化,设立了司礼监部门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在皇帝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帮忙看奏折,这样一来就闹出来大问题了,也为土木堡之变埋下了伏笔。
太监王振的祸事
朱瞻基当了十年皇帝患病去世,由长子朱祁镇继位,由于年纪太小才八岁还不通世事就有皇太后领导文臣武将摄政一起共商国事,在这段时间里朱祁镇过的无比幸福。大太监王振本为秀才出身后中举人却屡次落榜,心生怨恨就下狠手走偏门自行阉割入宫当了太监,因文墨较好颇受朱瞻基喜爱就让他陪太子读书,有这样一个太监当老师可把朱祁镇害惨了。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朱祁镇对王振也是无比信任,偏偏这王振是一个不安分的读书人,他并没有治理国家的志向反而有一颗征战沙场当将军的雄心,在朱祁镇成年之后王振便不断鼓动他御驾亲征自己也好亲自带兵感受一下战场的痛快,在苦苦等待之后终于机会来了,瓦剌率军进攻王振感觉到终于可以大干一场,就极力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朱祁镇年轻气盛脑子一热就同意了,尽管文武大臣反对也无济于事,号称三十万大军亲征瓦剌。
衰败的开始
两个完全没有军事经验的白纸在面对强大的蒙古骑兵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是急行军部队粮草不足加上战略性失误被瓦剌大军一举攻击而溃败,明英宗朱祁镇成了俘虏,王振被杀,随军出征的文武大臣皆战死,大明朝陷入了空前危机,这也是大明朝衰败的开始,朱祁镇需要负主要责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起明朝的灭亡,清代学者在总结之时,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这个观点的解读主要是基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为了争夺首铺之位,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拉帮结派,开启了党争,以至于在万历、天启年间愈演愈烈,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清楚,明宣宗朱瞻基,两件事直接断送了明朝,一出兵灭了鞑靼,破坏了成祖朱棣在蒙古地区采用以夷制夷的战略部署,让瓦剌异军突起,直接坑儿子,土木堡之变。
二官制方面,成祖效仿光武帝刘秀采用低官阶的技术型官员组成治理组进行国家实际治理,等年龄大了,功劳大了就给予高官但是退出实际治理层的内阁制度。但是宣宗提升内阁官阶,由原来的5品提升到了2品真正成了高官治国。为后来的文官乱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按正常来说从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重用太监宦官开始就埋下了隐患。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此后,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1449年土木之变是明朝衰落的转折点, 大明50万精锐损失殆尽,文武官员,诸多学士众臣被虏去,原来富庶繁华的京城周边,被劫略一空,人口百姓带走大半。 此后的大明在北方由攻势转为守势,从此大明一步步衰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是从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时期开始衰败的。
上一篇:博爱堂中医院贵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