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伊利160亿市值蒸发,争议半价股权激励方案遭投资人怒怼,对此你怎么看?
伊利,亿元,股权激励伊利160亿市值蒸发,争议半价股权激励方案遭投资人怒怼,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年增长48%,意味着每年增长率为8.16%,即可。
每年净利润增长达到8%以上,就可以在未来获得将近60亿元的股权激励?
这确实难以服众。
过去几年,伊利净利润增长,只有2016年是两位数,其他年份,都是个位数。确实增长不足。
所以,推出股权激励,是为了让业绩更上一层楼。
但是,8%就算更上一层楼了?就能在未来获得60亿的奖励?
这未免有点过于容易了吧?
说实话,只要踏踏实实的干,以中国内需增速,以伊利的品牌效应,8%绝对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伊利的管理层把业绩定在每年增长15%,那我估计股价就不会跌了,大家都会认同这个激励方案。
综上,以目前伊利的估值,以及未来要摊销的60亿,跌到20元以下(估值20倍左右),还算值得入手。如果没有这个股权激励,那可以适当放宽下买入条件。
目前的价格,肯定观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股权激励本来是好事,但是伊利的这次股权激励,大部分投资人选择用脚投票,当天伊利股价跌幅一度达到9%,成交金额高达57.88亿元,市值蒸发超160亿元。股民损失惨重。
细看该草案可以发现,本次激励计划主要面向董事和高管,涉及1.8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授予价格仅为15.46元/股。 要知道,伊利股份总市值高达1700多亿,3%股本的激励规模已经十分可观。若按照昨日30.81元的收盘价计算,每股浮盈可以到15.35元,整体浮盈金额超过28亿元。
这份看似激励公司管理层的方案,实质授予价格不合理、解锁条件难度太低,对中小股东不利。
那么如此股权激励,还不如叫股权奖励才对。关键是奖励了谁?当然是高管了。
看高管授予股权数量,根据草案,作为董事长的潘刚可以获得608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接近1%,按照现在市值,高达17亿元,而其实际支付成本只有9.4亿(6080*15.46),等于工作五年“白拿”7.6亿。其他高管如刘春海、赵成霞等也分别“白拿”1.27亿元。
激励办法规定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要是没有这条规定,潘刚估计3%的股份全拿了。
此外,伊利本身就是高管薪酬非常高的公司了,潘董事长2018年从伊利股份领取了1702.58万元的薪酬。但是薪酬再高也有45%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挡着,还是股权激励好,五年赚7.6亿,每年1.52亿,跟一千多万的薪酬比起来,工资算个啥。
此外仔细阅读此次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指标,伊利未来的的增速很有可能放缓。
最为投资者,我目前看清楚伊利未来会怎么样,作为一个小散,如果可以说脏话,我想说:潘刚,我去年买了个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8月6日,伊利股份开盘大跌遇9%,一度跌至27.8元,逼近跌停值。随后一直在横盘扫荡。截至收盘,伊利股份报28.1元,股价跌幅8.8%,约蒸发165亿市值。据此计算,相当于一天蒸发了66亿盒售价为2.5元的伊利纯牛奶。
此次伊利股价大幅下跌的原因,与8月5日公司发布的一份公告,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脱不了关系。
伊利股份公告称,拟向激励对象授予1. 83亿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总股本的3%。激励对象共计474人,授予价格为15.46元/股(8月5日收盘价30.81元/股)。
上述用于激励的股票来自于公司的主动回购。上市公司总耗资57.93亿元,而其回购均价高达31.67元/股。
从激励对象分配来看,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潘刚个人独得6080万股,占激励总额的33.24%,两位副总裁刘春海、赵成霞各得1000万股,其他469名核心人员共享55.34%的激励份额。
而据天眼查显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潘刚个人此前持股比例已经达到3.88%,加上本次获得的6080万股,逼近5%的举牌红线。
伊利股份用上市公司资金高价回购股份,再以五折的价格给极少数“员工”以激励。对此二级市场显然不买账。这才有了8月6日,伊利股价大幅下跌的结果。
伊利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方法,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激励机制。是一种利好的举措。然而伊利此次的股价激励计划,却造成公司股价大跌。
根据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公告,本次通过激励折价获得股份的公司人员需要完成5年的考核指标才可以解除限售。
考核指标主要以业绩为主。公告显示,股权激励限售股分五期解禁,以2018年净利润为基数,公司2019-2023年必须完成净利润不低于8%、18%、28%、38%、48%的增长,同时设定2019-2023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为15%。
乍一看38%、48%的增长,似乎给公司业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据新浪财经报道,首先,按照考核指标,未来5年公司业绩的平均增速仅为9.6%,远低于伊利股份过去5年15.1%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
其次,公司设定2019-2023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5%,而过去5年中,伊利股份已实现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3.85%、23.99%、26.29%、24.91%和24.29%,设定值与公司之前的历史数值相距明显。
伊利股份设定的考核标准的难度系数如此之低。对此,投资者纷纷抛出股票也不难理解了。
进军全球5强
伊利不仅作为有着“放心奶”之称的国内乳业龙头企业,还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并且在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这次股票的下跌,并不会伤及伊利的根本。而是会激励员工,创造更高的价值。
早前,伊利掌舵人潘刚为伊利定下来一个目标:全球5强。有业内人士估算,要达到此目标,就意味着年营收至少1000亿元。
而今年4月27日,伊利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2019年一季度伊利实现营收230.77亿元,同比增加17.89%。照此进度,距离千亿营收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而伊利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据AI财经社此前报道, 2015至2018年,伊利广告营销费分别为72.76亿元、76.34亿元、82.07亿元和109.55亿元,4年合计广告营销费高达340.72亿元。在做广告这件事上,伊利一点也不小气。一季报数据显示,合并利润表中,伊利当期销售费用高达55.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69亿元,营销费还在加码当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