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解决番茄青枯病?
番茄,植株,病株如何解决番茄青枯病?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番茄青枯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之一,各地普遍发生,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南方及多雨年份发生普遍而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青枯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提醒广大农友们在生产中我们要以预防为主。番茄青枯病预防方案:
1、蘸根消毒:使用青枯立克100ml兑水30斤进行蘸根。
2、定植期、缓苗期及初花期灌根或喷雾:
使用青枯立克50—100ml+大蒜油15ml+根基宝50ml兑水30斤进行灌根。
使用青枯立克50—100ml+大蒜油15ml(苗期7ml)兑水30斤喷雾。
分别在定植时、缓苗期灌根1次;苗期喷雾1次;初开花期连喷2次。
一、发病症状
受害株苗期危害症状不明显,植株开花以后,病株开始表现出危害症状。叶片色泽变淡,呈萎蔫状。叶片萎蔫先从上部叶片开始,随后是下部叶片,最后是中部叶片。发病初始叶片中午萎蔫,傍晚、早上恢复正常,反复多次,萎蔫加剧,最后枯死,但植株仍为青色。病茎中、下部皮层粗糙,常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黑褐色,但病株根部正常。
二、发病规律
番茄早疫病有角番茄轮纹病。危害时间长,发生早,是发生普遍的危害。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减产严重。
早疫病危害叶、茎、和果实。叶片被害,出生水浸状褐色小斑点,扩展后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达1-3厘米,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间有时破裂。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茎部受害多在分枝处发生病斑,呈灰褐色,椭圆形,稍凹陷,有轮纹或不明显,严重时可造成断枝。果实发病多在肩部产生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具有同心轮纹病的病斑,上面长满褐色霉状物。
病原菌为番茄早疫病菌,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及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病残体中病菌存活一年以上,种子上病菌存活病菌二年。病菌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也能从表皮直接穿透侵入。在适宜条件下2-3就形成病斑,3-4天病部产生大量分生袍子,借风、水、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在1-15度均能侵染,相对湿度80%以上,20-23度,病情迅速发展,25度以上时发展更快。
三、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轮作嫁接。可把西红柿与非茄科作物葱、蒜、瓜类、十字花科蔬菜或水稻等实行4~5年以上轮作,或采用嫁接技术控制。嫁接可用野生西红柿CH—2—26作砧木。
3、降低湿度。选择排水良好的无病地块育苗和定植。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采用高畦种植,开好排水沟,使其雨后能及时将雨水排干。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
4、中耕除草。西红柿苗生长早期,中耕可以深些,以后浅些,到西红柿生长旺盛期,停止中耕同时避免践踏畦面,以防伤根。
5、清除病原。若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带出园地集中销毁,清洁田园,并在拔除部位撒施生石灰粉或草木灰或20%石灰水。
6、药剂防治。对青枯病药剂防治重在预防首先是要防病治虫,害虫成虫能造成植物伤口,在成虫危害严重的地块,要施用杀成虫剂。其次是在植株生长初中期,用申嗪霉素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淋蔸,预防病害发生。此外,当青枯病初显症状,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升,8~10天灌一次,连灌2~3次。在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适当喷施一些叶面肥,可以有效促进番茄恢复生长,而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也能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推荐产品:
《青枯立克》:制剂,真通杀,双向传导能力强,具有杀菌、抑菌、促进生根等。内含杀菌成份(绿原酸、生物碱等)及营养复壮成份(氨基酸、多糖等),能杀菌、抑菌,调理内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修复伤口,减少病菌侵入途径等作用,同时具有补充营养、辅助生根、提苗快、长势好等作用,连续使用无抗药性,任何时期使用50倍液以上对作物安全。
《大蒜油》:高仿类硫醚化合物,真通杀,内吸强(与杀菌剂等复配能提高其药效),其气味对空气中病菌孢子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粉虱、蛾类等害虫有驱避作用。
《沃丰素》:营养全面,内含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补充作物营养,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株体免疫力。
制剂特点:标本兼治,药肥双效(能防病治病,能营养复壮株体),无抗药性,可连续使用,无毒无残留,不影响绿色有机标准,任何时期均可使用,安全性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番茄青枯病也叫番茄细菌性枯萎病。番茄青枯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青枯病发病急,蔓延快,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成片死亡,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一、番茄青枯病发病症状
苗期虽有侵染,但不表现症状,直到番茄坐果初期,病株顶部、下部和中部叶片相继出现萎蔫,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中午明显,傍晚以后又恢复正常。发病后如果土壤干燥、气温偏高,数日后即枯死。病株萎蔫致死时间很短,死时植株仍保持绿色,仅叶片色泽稍变淡,故称青枯病。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的l-50px斑块,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经保湿,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青枯病与枯萎病区别的重要特征是发病迅速,严重的病株经7-8天即死亡。
二、番茄青枯病发病规律
病原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若无寄主也可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最长可达6年之久。病原通过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操作工具等传播。多从寄主根部或茎基部皮孔和伤口侵入。前期属于潜伏状态,条件适宜时,即可在维管束内迅速繁殖。并沿导管向上扩展,致使导管堵塞,进一步侵入邻近的薄壁细胞组织,使整个输导组织被破坏而失去功能。茎、叶因得不到水分的供应而萎蔫。
三、番茄青枯病防治措施
番茄与禾本科、十字花科、百合科以及瓜类作物进行2—3年以上轮作,最好是与水稻等作物进行水旱轮作效果最为理想。不能与茄子、辣椒、马铃薯、花生以及豆科作物在同一块地上连作。
每亩大田可用150~200kg生石灰进行撒施,恶化病菌生存环境。
推广高畦种植,开好三沟,做到厢沟、中沟和围沟相通,排灌方便,多施腐熟有机肥,做到氮、磷、钾配合使用,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上一篇:家乡的葡萄园熟了,想要销卖在哪里可以更好的销售出去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