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一些学生他的父母只有初中学历,而他却可以考上清华北大?
父母,孩子,学历为什么一些学生他的父母只有初中学历,而他却可以考上清华北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一些学生他的父母只有初中学历,而他却可以考上清华北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受到邀请,这个问题正好是我的研究领域。父母初中学历,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这种现象,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遗传因素(天赋)的作用问题,作为大学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讨论这样的问题。下面与各位网友分享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有相似和不相似的现象。相似的表现为遗传,而不相似的表现为变异。有些孩子无论从外貌到内在心理特征与父母都有些相似,而有些孩子则与父母差异较大。例如,有些大学教授的孩子连大学都考不上,而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孩子却能考上重点大学。
对于一些天赋普通父母生养聪明孩子的现象,有人做过相关研究。他们提出一个概念:生命周期节律历。该研究指出,人的智力、体力、情绪都呈正弦曲线状周期变化,其中体力周期23天,智力周期28天,情绪周期33天。如果受孕过程中, 夫妻双方的智力、体力、情绪都处于高峰值,出生的孩子一般非常聪明。
另外,即便是遗传现象,也有亲子代遗传(父母和子女)和隔代遗传(祖父母和孙子女)两种情况。孩子在某方面很有天赋,不一定随父母,也有可能继承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先天特征。
其次,从教育学角度来说,遗传因素只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遗传素质对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朝某个方面发展的可能性。例如,身体素质好的人,当运动员更容易出成绩;嗓子好的人,更有可能当歌唱家;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学数学和物理效率更高,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更适合从事文学艺术工作。
二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发展的上限。一些成就突出的人不但非常努力,而且非常有天赋。篮协主席姚明在谈到周琦时认为:“以后你会越来越明白,巨星身上有些东西是练不出来的。”
在客观承认遗传素质作用的同时,也不能片面夸大。因为个体的发展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同时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一个孩子即使很聪明,如果自己不努力,同时也不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很难取得突出成就。例如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提到的仲永。
双胞胎孩子遗传素质相似度非常高,生活环境、学校教育等各方面条件是相同的,如果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发展成就也会不同。例如,我家亲戚有双胞胎孩子,老大比较贪玩,成绩中下游,老二学习很用心,在班内名列前茅。
综上所述,既要承认先天素质的重要性,又不能将其片面夸大。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不管其父母出身如何,孩子本身应该是既聪明又勤奋的。孩子即便出身高知家庭,如果自己不爱学,也照样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离不开两点,首先就是天赋高,不得不承认天资聪颖就是最大的利器,学什么都快,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这就已经胜过一大批人了。
其次就是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再聪明的孩子不学习不上进也没有大出息;而禀赋平常的人如果非常勤奋努力结果一定不会太差,至少能达到一般水平,但是这样的人想要拔尖似乎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如果天生聪明又异常努力,那么想要拔尖成绩优异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而大概率的讲,聪明是可以遗传的,父母文化低也许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可能是他们没有机会读下去或者受政治原因影响不允许读书,也可能是太穷了等等。但不代表他们就不适合读书读不好书。
另一方面,父母的品质和教育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拥有勤奋努力的品质和追求,那么自然就给孩子很好的示范,孩子大概率也会传承这种优秀品质。
至于其他方面,现在这个开明的社会,几乎都不可能成为阻挠,比如没钱读书,可只要成绩好学校都会争着要,费用不是问题甚至还有奖金。比如课后辅导问题,只要你足够优秀又积极主动,在学校里找任何老师他们都愿意帮助!
所以父母和家庭能够成为孩子的助力,也能成为阻力,但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良好的品质终究是让孩子走的更远的前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所在的学校每年都有十人左右能录取清华和北大。
从学生的家庭情况来看,一半以上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但仍有不少出生普通人家,还有的是特困生。
贫寒人家的孩子照样可以录取清华北大,原因何在?
据我观察,这些孩子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有家长的因素和学校社会的因素。
一,最重要的是家长
父母是知识分子的话,孩子耳濡目染,从小经受过文化的熏陶和启蒙,入门容易,学习也轻松些。
那些贫寒人家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就是;为人朴实,文化不高,情商较高。
别以为官宦人家的孩子和福贵人家的孩子情商一定更高,那些贫寒人家的父母虽不懂文化,不会讲道理,却将人生的基本道理渗透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
某学生王同学,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没文化,但到了长假,父亲就带孩子一起打工,在上海的工地上挥汗如雨。
他们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汗流浃背,脸被晒得通红,低头干活,抬头看到的是上海延至天边的高楼大厦和一眼望不到头的宽阔马路,长龙般错综复杂的立交桥,下班后,当一对对身着时装的情侣出入西餐厅时,父子俩只能去十元的小饭馆,与那些打工仔一起胡乱地混一顿。
眼头的景象给王同学强烈的对比,将来,自己是重蹈父亲的命运,继续窝居在工棚里?还是努力在大城市里拥有自己的一张办公桌、一间房?
父亲不会说教,但他用活生生的现实在引导着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