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山居秋暝》这首诗是一首写什么的名诗?
诗人,山居,渔舟《山居秋暝》这首诗是一首写什么的名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是一首山水诗,也是一首言志诗
盛唐山水诗以静逸明秀的风格见称。王维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作自是得陶谢风致,又典型地体现了盛唐诗人俊逸的气格。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品,收到赞誉颇多,有赞此诗色韵清绝的,有说诗歌雅淡中有致趣的,更有说诗人随意挥笔,得大自在。
可见有人读到了诗歌表现的山水之美,有人读到了诗人的情怀体悟。简言之,此诗于山水中情志,亦将情志寄寓于山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起句点明了地点、天气、时间与季节。“空山”二字领起全篇,“空”在王维的诗歌当中的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现存的诗歌中有85次.
而“空”与“山”联用颇多,除本诗外,也有我们熟悉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之句,又有“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之句,另外还有诸如“郡中遥望空云山”;“作暮雨兮愁空山”“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等句。
“空”字还与其他特定空间词相组合,如“空林”(频次最多)、“空谷”、“空馆”、“空潭”、“空堂”等。王维对“空”字的痴迷大概来自于他所受到的佛家“万物皆空”思想的影响,因此,“空”字不但与空间词联结,也有如“声空”“闻空”“性空”“虚空”等词的组合。
本诗之“空山”二字使诗情显出通透轻灵之感。“新雨后”即是雨刚刚放晴,世间万物被荡尽尘杂,洗刷一新,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沁入心脾。
“天气晚来秋”,点出了作者当下凝神关注的时间点正值入夜时分,雨过天晴,万物咸新,秋风送爽,夜掩尘嚣。《茧斋诗谈》赞此二句“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
秋雨洗刷过的不止这天地万物,还有作者的心也因这雨更趋清新宁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此句文字清淡,但造境老熟,浑然天成。
作者置身于其间,闲闲地写来,一俯一仰间,疏落有致,动中显静。秋晚雨晴,月出东斗,皎洁的月光透过疏疏的松林洒落下来,一脉清泉从林间欢快地跃出,流过齿齿溪石,发出的潺潺细响在林间回荡。
明月,松林,清泉,溪石,构成一幅松泉映月图。此二句虽下语清淡直率,本色自然,又清新脱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载周珽评此二句为“洞口胡麻,非复俗指可染者”(周珽所说之洞口指黄龙洞口,指罗浮山天华宫所在,因传有金龙起于宫,遂改名黄龙洞,又传此处为葛洪修仙处。宋代留元崇有诗“黄龙洞口胡麻饭,不是神仙不得尝。”)。
《唐诗矩》评此句“非复食烟火人能道者”,这些评论回溯到对王维人品情操的肯定。《唐诗归》更认为此名类于佛禅中的偈句,于其中可参到佛禅佳趣。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如果说颔联营造了清新脱俗,不染尘俗的意境,那么颈联就由不着烟火的妙境回到凡间,这是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生动画面,简朴单纯,不含心机。
浣女趁月洗衣归,渔人夜钓入溪流,都是山边水岸人家的日常生活。
但此联妙在无论是浣女还是渔人都没有出现在画面中,所谓竹喧莲动中的场景,均来自于诗人的联想:那隐于竹林后面的浣女们,手持着衣篮,正说说笑笑地走着,心情是如此的愉悦;
更远处的溪流上荷叶摆动,那是渔人在放舟夜钓,身心是如此的随意自适。此联中的“归”“下”字均为诗人主观地臆想,也正是诗人内心里寻求的生活向往。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云:“浣女”、“渔舟”,秋晚情景;“归”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动”二字属之“竹”、“莲”,更奇入神。
确实如此,“归”与“下”的来去自如,于朴实的生活情境中透出了作者羡慕之意。而竹喧与莲动则让画面描写不落实处,尽显空灵摇曳之神韵。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意格清远,入事言情。面对如此美景,就算那春天的美景早已不再,但您亦可为此留连而不必别处寻求。
诗人被山间纯美的景致打动,被此处朴实的生活场景打动,方寸之地所充盈的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美正是自己一直寻求的心灵归宿。
王维一生宦涯,有年轻时的自信昂扬,也有漫漫宦途中渐生的倦意,但禅心不改,热爱自然亦热衷于投身自然,“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若此前还有一番迟疑,至此去官归隐的心志便日愈坚定了。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其在终南山隐居时所写,这是他远离官场宦所的一方清静之地,两种不同的生活处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终是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最契合于内心所想,但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王维却最终不能以归隐的方式成全其心之所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描写山水的美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 内容上是 山水田园诗 体裁上 五言律诗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景物明丽、章节谐和、风格灵动而卓绝千古,此句内在的审美机制在于诗人将无生命的“月、松、泉、石”写活,且活得如此“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相依相托、血脉通连,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天人合一!
4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决心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医生:尿毒症不是悄无声息,身体出现3种迹象,及时就医,莫拖延,指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