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第72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汉中,杨修,刘备《三国演义》第72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演义》第72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时候的交战是被逼无奈。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就讲了这么一次战役。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败退斜谷。曹操基本稳定北方后,便挥师西向占了汉中。兵锋直指西蜀,这使得刘备诸葛亮如芒在背。因此刘诸集重兵与曹魏展开了争夺汉中的战役。最终以诸葛亮取胜。曹操败退斜谷而结束。七十二回大抵就讲了这么一些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本回目内容简介:
徐晃率军渡汉水,大将王平谏未果;黄忠赵云出奇兵,两军夹击破曹军;徐晃逼得王平反,曹操盛怒亲统军;孔明妙计授四将,黄忠赵云和魏张;曹操大败退阳平,诸葛疑兵再破操;曹操屯兵于斜谷,进退两难心难决;主簿杨修耍聪明,惹恼曹操丢性命。
本回目的可以分成两个小章节:汉中战役和杨修之死。
汉中战役:
汉中战役是刘备集团对曹操集团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一场奠定刘备集团地位至关重要的一战。
刘备在占取益州之后,实力不可同日而语,已经有能力正刚曹操了,而汉中对益州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在建安23年,刘备亲率大军进攻汉中,由此汉中战役打响。
曹操生性多疑,诸葛亮就用疑兵之计来对付曹操,其实不是诸葛亮把曹操骗了,应该说是曹操自欺欺人,然若非孔明用计,曹操也不会上当。
诸葛亮自一出世对上曹操的战绩可以说是超神表现,火烧博望坡、二烧新野、三烧赤壁、兵困华容道,这一系列战绩让曹操畏惧久矣。曹操见是孔明用计不敢不防,诸葛亮正是吃准了曹操的这种心理。可见善用疑兵者,必先看敌对之人多疑否,再斟酌疑兵可用否。正所谓兵者诡道!
本回合精彩之处还在于蜀汉五虎上将的表现,五虎上将除关羽驻守荆州外,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一一出场,各显其能,令人大呼过瘾。其中表现最佳者当为老将黄忠,汉中战役中计斩夏侯立首功,之后刘备任其为后将军,占五虎上将之列。
杨修之死
杨修之所以招来杀身之祸演义中已交代明了,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愚见。
工作中免不了与领导相处,之间的关系可是微妙异常。总体大家做下属的要多些,我觉得应该注意的几个情况:
1、当下属能力超过领导时,锋芒毕露,要么打包回家,要么自立门户,要不然很容易招领导记恨打压,那样就颇为棘手了。
2、当下属的能力可以让领导平添助力,一心辅助,那么就可以放开手脚,全力释放自己的技能,事业可期。
3、当下属能力在领导之下,这种应该最为常见,当上级领导换届时候就要注意了,需要重新评估一下新任领导的能力,与自己的关系又是如何。
4、当下属的意见与领导相左,或顺从领导,或一走了之,若是不走而又不从,那就可能被打入冷宫了。
5、当下属能知晓领导的心思,一定不要随意说出,尤其是同事之间,切记闷声发财才是王道。
6、当下属不明领导心意,那就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尽量少出错,切不可胡乱猜疑。
以上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内容简介及自己的一些拙见,喜与不喜,勿喷!
泱泱文脉承古今,不复繁华五千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公元218年,刘备攻取三巴之后,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北上争夺汉中,击杀中守将夏候渊,曹操不得不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作战,无法挽回败局,不得不退出汉中,也失去了进军益州的据止,三国势力达到了平衡,鼎立局面正式出现。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成功不经过努力是不可能有的。想要取得一些成绩,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问题问的我特意去查了一下,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黄忠在定军山对阵夏侯渊,诸葛亮一记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曹操领军前来报仇,黄忠被围,赵云一人去救。这边孙权背水一战大胜曹操,曹操被迫退军许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七十二回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主要描写黄忠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对峙,采用了法正“以逸待劳”之计,斩杀夏侯渊。曹操率军前来报仇,黄忠被围,赵云单枪匹马前去营救,又命营寨中偃旗息鼓,独身一人在寨门外阻挡曹军。而孙权背水一战,大破曹军主力部队,曹操退守斜谷,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为惑乱军心,将杨修处斩。刘备乘胜追击,曹操不得已撤回许都。我认为曹操斩杀杨修是妒贤嫉能。当然也有杨修恃才放旷的因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