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缺乏“自我意识”的背后,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孩子,自我意识,自己的孩子缺乏“自我意识”的背后,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后,无论是6岁前还是12岁前的孩子在平时生活上缺乏自我意识,有一种方法是不可忽视的是运动。运动可以提升孩子的性情、敢于表现自我及勇于挑战挫折,所以不妨多鼓励孩子运动或者陪同运动。以上是供应参考方案,希望能够助一臂之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意识到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让家长去做一些调整,才有可能成功。
这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有一些家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孩子某些做法是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
如果加大想要做调整,可以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一些调整。
1.从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细节中试着让孩子自己做主。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但由于家长担心孩子选择会造成不太好的后果,一般都拒绝。
比如有些孩子在比较凉的天气里选择穿短裤或穿裙子,家长就会说会生病,坚决不让穿。
其实这就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意识。
完全可以跟孩子商量,在穿完裙子后,是不是可以穿一个长袜子,或者是厚一点的鞋子。
还有就是当孩子真的因为穿少了而生病后跟他好好谈,“你这样做的坏处”和“家长提议的好处”,让他学会自己做正确的选择,培养他的“自我意识”。
2.在学习中慢慢培养。
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陪着孩子读一些绘本故事,就可以从故事情节里提问,“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还可以一家人都回答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让孩子开拓眼界,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拓宽孩子的思维面,让他去试着思考。
这样,长大了以后,就可以独立思考。
也可以适时告诉孩子,如果真的有什么难题,还可以一起讨论,然后在讨论后再让他自己做选择。
3.在同辈相处中试着建立自己的看法。
其实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没有“自我意识”,可能都是在和同辈小朋友相处的情况下。
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才比较明显的看得出每个孩子对一些事件的反应。
还有一个原因是,家长会给孩子机会表达。但同辈孩子在一起相处时,孩子的认知处于基本同等的水平,他们可能不会特意给别人表达的时间。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可以慢慢的和他讨论还能怎样处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方式、方法,会有助于他下一次和同辈相处中的表达。
不过家长们不可以操之过急,记住欲速而不达。
有的孩子性格偏内向,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也就是说他的选择,就代表着他的立场,这个时候,需要家长抑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出手去帮助孩子。
因为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造成的可能是相反的效果。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可以给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用❤陪伴,伴你永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不要把宝宝这个阶段的行为随意上升到道德层面
当宝宝不想分享玩具的时候,如果家长批评孩子并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孩子会非常受挫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实现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评价完全来自于他人,所以,他人的评价对孩子的自我认同影响非常大。
2、设置各种移情场景模拟
游戏是孩子获得认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大人可以设置宝宝去别人家做客,被别人家孩子拒绝分享玩具的场景游戏,或者大人生病了,顺带问问宝宝生病了有什么感觉,通过这种换位,让宝宝了解别人的感受。
3、不要过度营造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氛围
现在家庭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围着孩子转,口头禅经常是“我不吃,给宝宝吃”,“都是宝宝的”,“宝宝想去哪玩我们就去哪玩”,这样会让宝宝以为自己真的是世界的中心,长此以往就真的是“自私霸道”了。
适当的照顾大人的意愿也是必要的,好吃的大家一起吃。
4、接受孩子的自我中心思维,尊重为主,正确引导
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想体验做大人的感觉,小小的身躯总是爆发出大大的能量,“我可以,我能行,我来做”,换个角度看待孩子,接受他们的自我意识行为,尊重孩子,大人避免训斥孩子,给孩子发脾气,更加强化这种思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孩子开始认识到“我”与外界的区别,有意识区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孩子好像突然从某一天开始,不再向以前那样,大人说什么都听,说什么都答应,而是开始说“不”,开始表达“我”的想法,“我”的意志,开始意识到哪些行为可以“我”来决定。甚至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表现出来一副“自我为中心”的样子。这时候,你的孩子也许是进入了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了。
自我意识敏感期是儿童敏感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儿童未来构建人格最早期的映射。孩子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的内心是否很强大,都源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形成。
那么, 如何心平气和地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动不动就鸡飞狗跳,一言不合就可能撒泼打滚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呢?
其实在孩子2 岁左右的时候,许多的妈妈都开始注意到,当其他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时,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也不愿意让别人看他们的书,就算是他自己不想玩的、不愿看的也决不让别的孩子动。谁一拿,他立刻就说:“我的。”有的小朋友在户外玩耍时,见到别的小朋友玩东西,就要跑过去不由分说地抢过来,而且振振有词地说:“我的。”然后强行据为已有,妈妈们总是被弄得哭笑不得。
上一篇:在班里人缘还行,但是没有好朋友,总是感觉孤独,自卑又气愤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