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秦琼文武双全为何却只能排在最后?
功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秦琼文武双全为何却只能排在最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为怀念在世或者不在世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
二十四功臣的排位是按照班序来排的,据《旧唐书·职官志》载:“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也就是先算官阶,在世者按照当时官阶,去世者按照获赠官阶,相同官阶者按照爵位和年龄。秦琼排在最后,就是因为他的官阶在二十四人中最低。
官阶高低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功臣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也体现出他的功劳大小,对唐太宗而言,他的功臣不外乎三种功勋——统一战争之功、玄武门政变之功、贞观年间之功,像太原首义就比较远了。
这三种功勋,秦琼可以确定一种,即统一战争之功,作为唐太宗麾下的悍将,他冲锋陷阵,为唐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一种比较模糊,那就是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有没有参与玄武门兵变?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上》记载:“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旧唐书·秦琼传》记载:“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同一部史书,一边说秦琼参加了,一边说秦琼没参加,可没参加秦琼为何又能以功加封呢?而且他一直是唐太宗麾下的战将,关系太密切了,真的没参加玄武门之变?
我们再看玄武门之变的头号功臣尉迟敬德,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都是他拿着去威慑东宫、齐王府卫兵的,也是他全副武装去威逼李渊的,可谓是唐太宗上位的第一功臣,跟谋划政变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并列。
在政变之后,尉迟敬德获得的封赏是“贞观元年,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
七百户跟一千三百户的差距是巨大的,这也证明秦琼应该跟玄武门之变有关,但没出多大力气,所以也没什么赏赐。
进入到贞观年间,秦琼因为早年战伤退居二线,没有参加唐王朝对外的任何战役,功劳总体是不大的。
秦琼生前最高官职是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去世后获得是赠官是徐州都督,从三品,爵位是胡国公,在二十四功臣中垫底,没有比这个官职爵位更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李世民最后有嫌弃的念头,能同患难,难同富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在玄武门保持中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玄武门没有坚定的拥护老大,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能放心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所以算不得太宗的绝对心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向来敬重门神,相传李世民登基后夜夜惊梦,有人高呼:还我头来! 后来受高人指点,派将星秦叔宝和尉迟恭守护寝宫,李世民才得安眠,于是二人成了门神。问题来了,人称小孟尝丶赛专诸的秦琼立下赫赫功勋,凌烟阁是褒奖二十四位功臣的,为何他排名最后?
第一丶秦叔宝的父祖辈只是齐魏低级军官,秦敏宝开始在隋朝名将来护儿手下,来护儿战死后,又跟随大将张须陀征讨瓦岗李密。公元616年李密大胜张须陀后秦琼降了李密。接下来,王世充战胜李密后,秦琼又降了王世充。又因秦琼丶程咬金等不满意王世充为人猜疑、器量小等原因,再投李唐。也许多次变换主子,成了玄武门之变后被冷藏的隐疾。
第二丶当时李渊是唐主,秦琼立下了赫赫战功,平刘武周丶窦建德丶刘黑达丶宋金刚,又在收服了尉迟恭的战局中居功至伟。李渊对秦琼也是青睐有加,赏赐恩厚。
第三、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病退,再没参加大的战役。有人说他是因为战伤休养,有人说他与李靖丶李勣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不再被重用,被冷藏也是合情合的,毕竟李渊被迫退位,卷土重来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丶公元638年,胡国公秦叔宝逝去,他唯一的儿子秦怀道(有人说是养子丶继子),并未能承袭爵位,这一反常情况,更是秦琼没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有力证据之一。
上一篇:“三伏”中哪个伏天最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