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秦琼文武双全为何却只能排在最后?
功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秦琼文武双全为何却只能排在最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秦琼文武双全为何却只能排在最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秦叔宝之所以成了吊车尾有两个说法。
一个是秦叔宝没有参加玄武门兵变。
玄武门兵变,一直有九人的说法。但显然九个人是不可能杀死李元吉李建成,还要控制住李渊的。但我们先看下这九人是何许人。
在《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里写道: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加上长孙无忌其实是十人。这九个人是有名字的,而且这个排名是按功劳大小排列的。
第一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大舅子,玄武门兵变的主要支持者跟策划者。所以功居第一。在凌烟阁里,他也是排名第一的。
第二的是尉迟敬德,他在凌烟阁的排名也很靠前,排第七,前面是房谋杜断,直肠子魏征,王爷李孝恭,还有一位是高士廉。这个人没有进入玄武门,但他一是李世民老婆的舅舅。二在玄武门兵变时,他放出了一批牢里的死囚,跑到秦王府守住了王府。算是立了大功。所以在前面。
而尉迟敬德也是有大功的。仅在史册里可以看到的就有两件。一件是李世民跟李建成李元吉遭遇,李世民被李元吉按在地上摩擦。是尉迟敬德赶过来救驾,而且还射杀了李元吉。这是大功一件。
另一件就是杀死李元吉李建成后,是尉迟敬德穿着染血甲衣去跟李渊报告,其实就是恐吓李渊,让李渊彻底认输。这是两件大功劳。但事实上,还可能有一件大功。就是玄武门兵变时,在宫中已经有一场厮杀,就是李世民控制李渊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尉迟敬德一定是表现出色,所以后面才继续让尉迟敬德出面,以更好的恐吓李渊。
所以,尉迟敬德是三大功。
再看侯君集,他在这个名单里排第三,是什么功劳让他仅在尉迟敬德之后呢?史书没有详细记载。那只有一种可能,他是在围堵李渊时立了大功。因为只有这件事情,是李世民尽力抹去的。但侯君集前面的功劳不多,所以在凌烟阁的排名不是特别前。
此后还有张公谨,张公谨是最后时刻让李世民下决定的。李世民起事前,还想打一卦,结果公谨直接把卜筹扔到了地上:“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今即在不疑,何卜之胥. 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不要怂,就是干,赢了会所王妃,输了地府干活。
剩下的就不多了,只说秦叔宝。在长孙无忌的记载里,竟然没有秦叔宝。所以有人认为,秦叔宝没有参加,凌烟阁排位吃腊肉,他当然只能排在最后。
但也有人说他参加了。《太宗本纪》里讲: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这里面有秦叔宝了。但这个记录其实是有问题的,就是这里面的宇文士及在李渊身边,屈突通当时在洛阳镇守,也不可能参加。
所以,这个记录不太靠谱。
而秦叔宝传里,也讲他“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可见,参不参加很难下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参加了,也没有卖力,因为玄武门各种的详细记录中,也没有提到秦叔宝的名字。他好像是出工不出力,也没立上大功。
我在今日头条有个专栏,叫《隋唐不演义》,也出过书。
下面就把玄武门的细节部分传上来,请大家阅读:
东宫的灯火从昨夜一直燃到了现在。
李建成也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陪伴他的是李元吉。
李建成已经提前知道了这一天对质会议的内容。
在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反告一状时,有一个曼妙的身影隐藏在黑暗里,将这一场父子的对话听进了耳里。此人正是被李世民指控跟李建成发生并保持不正当关系之后妃中的一位。
李世民刚出大殿,她就向东宫送去了这个关键的情报。李建成马上意识到这是最后摊牌的时刻,于是,他把李元吉叫了过来。
听完李建成的说明,李元吉沉吟了一会。李元吉数次跟随李世民出征,对自己的二哥相当了解,隐约中,他感到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对质。
突厥的进攻、傅奕的密奏、李世民的辩解、李渊的决定,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只是我现在还无法把这些事情串联起来。
李元吉仿佛看到前面有一个陷井等着他们去跳,第一个反应自然是避开:“不能去,我们应该集结东宫跟我齐王府的兵马,然后假称有病,看看形势再说。”
李建成看着孤疑的兄弟,露出了胜券在握的笑容。
“不用担心,军队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只管进宫就是。”
李建成绝不愿意错过这一次的家庭会议,他已经知道,这一次,父亲一定会给他一个最终的满意答案,今天过后,他将再不会为二弟的逼迫担扰。
这样的会议,绝对值得冒险,而且要说冒险,危险的应该是李世民。
微笑中,李建成向李元吉提起了一个人的名字。
在平定刘黑闼的战斗中,李建成也收编了不少将领,在这中间,有一个叫常何的,此人原是瓦岗将领,降唐之后,曾经是李世民的部将。
李建成利用征战山东的机会,成功对常何进行了策反,这说明,策反尉迟敬德这样的秦王府铁杆部下不容易,收买一些边缘将领还是可能。更巧的是,这次策反远离长安,进行得十分隐秘,没有人知道常何已经投靠东宫。
而这一天,正好是常何在玄武门值班,负责检查入宫人员。
有这样的卧底把守玄武门,还需要担心什么?
走吧,进宫去参加那场名为对质,实为批斗秦王的大会去。
带领数个亲信,李建成跟李元吉骑马来到玄武门外。门外是大兴宫禁军的驻兵之处,在整个宫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门时,李建成望向了正在值班的常何,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这说明,这一天风平浪静,天下太平。
进了门,李建成等人走向了会议地点:临湖殿。
长期以来,唐初的这一场宫廷政变被称之为玄武门之变,事实上,这是李世民积极干涉史书编写的成果。这场政变最准确的名字应该叫临湖殿之变。
因为秦王府的伏兵不在玄武门,政变的主战场同样不在玄武门,而在临湖殿。
李世民在临湖殿等他的大哥已经好一会了。
来到临湖殿前,李建成如被人当头一棒打在天灵盖上,在浑身一个激灵后,立刻调转马头,夹马就跑。
李世民还是比较有幽默感的,看到大哥来了招呼不打一声就走,就策马上前,边走边招手,呼唤大哥四弟不要走,快回来开会。
开会?开玩笑吧,这个样子是开会吗?
在临湖殿前,不是长袖宽袍的李世民,而是全副武装的李世民,全副武装的李世民也不至于吓得李建民招呼也不打就跑,他们兄弟经常携刀带剑出入宫中。让李建成吓得魂飞魄散的是临湖殿前有百余名全副武装的秦府将士。
上一篇:“三伏”中哪个伏天最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