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教育熊孩子?
孩子,家长,父母如何教育熊孩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通常,动觉学习者最容易被贴上“熊孩子”的标签。因为他们好动,坐不住,爱捣乱,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这类孩子也最让老师头疼。所以,为什么第4点建议,我说需要观察“熊性”的变化。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大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喜欢运动、上蹿下跳、精力旺盛,但头脑聪明...(此处省略潜在的一万个好)那么很有可能你的孩子就是动觉学习者了。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家长就需要调整引导方法,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优势(因为动觉学习者类孩子是个大宝藏),切莫可以压制。
需要注意:
孩子是动觉学习者还是多动症,二者需要区分开来。因为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动,但不同的是动觉学习者通过动的过程,把一些需要学习的都学会了;而多动症是动的时候,需要学习的记住的很少,有的什么都没有学会。
动觉学习者引导方法(这里简单举例,家长借鉴下根据自身娃的特点进行调整):
1、经常给孩子小事情做,发挥他们爱动手的能力。这时候,第1条建议:“投其所好”就刚好派上了用场。爱学什么就给孩子钻研的空间,并鼓励和支持。
2、劳逸结合,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相应的体育爱好,发挥爱动的特长,消耗掉过多的精力。让他们回到学习中精力可以更集中。
总结: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熊孩子,早期把握好几个大原则都能调教过来。但确实需要家长付出很大的耐心和各种方法的实践。但熊孩子转变为“坏孩子”也是量变的积累转为质变的过程,家长切莫掉以轻心。如果但凡发现有那么一丝要转变的苗头,就必须采取措施,用更长远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去调教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不是万能的,该惩戒的就要严厉惩戒,不然只能成为社会渣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胡搅蛮缠是一个很重的词,最好不要用来形容年幼的孩子。
孩子哭闹,无非是物质需求或情感需求。物质的不多说了。情感需求一般就是想要与父母建立联系。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如果无法与父母良好互动,就会缺乏安全感,感到恐惧、不自信、不能正确表达情感。到了户外,人来人往,这种不安全感更加强烈。
通常孩子乖的时候,父母会各忙各的,忽视他们。他们尖叫哭闹,父母才会关心地抱他们哄他们。于是孩子形成思维定势:只有哭闹,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注意。
有些传统的教育理论很搞笑,觉得要破除「哭闹-得到关注」反射的办法,就是「再哭闹都不关注」。这也是后来我们成年人都普遍冷漠、麻木,不善互动的原因吧。
实际上难道不是应该让孩子觉得不需要通过过激行为就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么?所以对待这种公众场合闹腾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多多关爱,在乎孩子的情感,不要孤立孩子。在户外,有空闲的话多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什么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之所以有熊孩子,很大程度上跟家庭教育有关。如果父母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是不会出熊孩子的。现实的情况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交给家里的老年人带,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甚至天不怕地不怕。等他成了熊孩子,父母想要扭转他已经是回天无力。
另一方面,学校或班级一旦有了熊孩子,也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因为现行的教育环境,学校和老师除了口头批评教育,没有任何惩罚权。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大多袒护孩子。这就在无形中更加纵容了熊孩子,学校拿我没办法,家长会为我撑腰。
因此,管教熊孩子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在家长。家长只要狠得下心来,舍得管。学校和老师惩戒熊孩子,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家校齐抓共管,熊孩子多少会有所收敛。然而,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因为不明事理的家长实在太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熊孩子就是管教出来的,不管教他就不再熊了。管教更多的是干扰和压抑孩子的生命成长自然规律所导向的行为。熊孩子就是对这种干扰的反抗,呐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网上看到一些所谓专治熊孩子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做法,要么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要不然是暴力镇压孩子的行为,甚至用恐吓的手段,其实培养的不是孩子对于规则的认识,而是对于权威和暴力的盲从,但这样做一般都没什么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以下是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对于熊孩子,要通过指导具体的行为才能培养其规则意识。
上一篇:贫穷,富贵,平凡三种状态,你会怎么选择?欢迎大家留言,各抒己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