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年纪轻轻就有抑郁症是怎样的体验?
抑郁症,你的,的人年纪轻轻就有抑郁症是怎样的体验?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年纪轻轻就有抑郁症是怎样的体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一个匿名知乎用户的回答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在这个抑郁症非常【普遍】的时代,抑郁症测试与疑似抑郁者齐飞。他们做了测试,就觉得自己是抑郁症,却忘了抑郁症测试几乎都强调了一点:
注意:量表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面诊!
而真正得抑郁症的人,未必愿意透露自己是否有抑郁症。因为抑郁症这个症状,你说出去得到的未必是同情,更多的可能是【恶意满满】。而最为痛心的是,这些【恶意】大多时候来自亲人。
就拿我自己来说好了。
我是在大一的时候诊断出了抑郁症。那之后的一年,我的母亲对我是非常小心翼翼。然而在一年之后,她就对我动辄冷嘲热讽,觉得我没什么问题,竟然还在那里搞事情。
这种冷嘲热讽在去年的时候变得日益明显。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我内心难受到想死的时候,她对我说:
你就是矫情。
在她的内心深处,觉得我既然有手有脚,也可以做事,为什么不把自己向正常人的方向看齐呢?
于是,她热爱上了把我贬低到尘埃。比如:
“你的表妹考上了北大,你却...真是没用!”
“睡睡睡!就知道睡!死了不就可以使劲睡了!"
"被人欺负是你下贱!"
"你的性格那么怪,没朋友真是活该!"
"养你还不如养只狗!"
......
我一直觉得,我现在可以如此的冷漠无情,她是其中的得力【助力】。我也以为我听到后不会在哭了,可是我还是很难过,却只能躲在房间里,以自残的方式来缓解疼痛。
我其实也很自卑,虽然周围的人会肯定我,但是我总是怀疑他们只是说一些场面话来鼓励我(我不是怀疑他们,而是觉得自己配不上)。我之前也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些问题,也偶尔帮助其他人分析过事情。他们总是问我,你怎么逻辑思维这么强,看事情看的那么透彻?
对此,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我心灵上所经受的折磨,让我对于人性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虽然我相信人性本善,可是我却无法让自己我完全信任于他人。我曾经的一个咨询师对我说过,我这个人看起来可以和他人无话不谈,实际上却有一层非常坚硬的【防护罩】。现在想来,也唯有苦笑。因为我内心确实害怕自己被人讨厌,所以面对他人的时候,会下意识的保护自己。而因为如此,我无法与他人发展出长期的友谊,因为我很快会厌倦,且不知道如何维护友谊,导致现在看到过去的那些人只有点头之交而已。
因为抑郁症,我得到了很多,比如逻辑分析能力,还算冷静地头脑,以及对于事情较为入木三分的分析能力。可是我也失去了很多。我失去了爱人的能力,也被自己的病症困住,甚至我无法拥有较为自律而健康的生活。看到他人的美好,我也羡慕,可是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做。
可我想要继续努力,哪怕结果依旧不理想。
最后,送你一句话,与君共勉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对自己对生活感到绝望,像钻进了一个死胡同里,感觉没有出路。
但记得,这只是一种感觉,不是生命的真相。
“感觉”来自于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而这个看待自我的过程和原生家庭父母对你的负面评价有很大关系。
你可以待在这个抑郁的状态里,体会一下自己脑海里那些想法是怎样的,只是看着,不去卷入。
然后用积极的态度去看自己,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有着人性所有的优点弱点,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但这依然不是真的。
最后,永远用一种无条件的爱来爱自己。作为生命,你值得拥有一切好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真羡慕年纪轻轻就诊断为抑郁症的人啊。如果在年轻时候就确诊抑郁症,比起绝大多数在中年和晚年才在自己和亲友的坚持下去医院确诊的人幸运太多了,说明你被关心着,你的亲人肯聆听你的感受,你能及时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可以有很多时间扭转局势。
大多数父母发现孩子长期情绪低落沮丧时都没有及时重视并送医治疗,即使孩子开口需求他们的帮助,他们也往往一句“你就是闲的”“你好好学习就全好了”就打发了。步入社会后如果鼓起勇气向父母寻求帮助,他们也往往说“你最近是累的,没事的”“你没有问题,往开了想。”多少人被这种不负责任的安慰一直耽误到重度抑郁症,抑郁症的特征已经变成内在性格,想改变已经犹如刮骨疗伤一般痛苦而且还缓慢;还有更可怜的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这么迷茫,以为自己只是性格不好活该如此的人。想想他们,你有多幸运。
我多希望在我痛苦开始发作的小时候,我的父母能问我一句你怎么了,要不要带你看医生。而不是直接说“没人欠你的,别把丧气挂脸上,影响别人的心情。”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特别想死。当别人在努力奋斗的时候,你却因为抑郁症而受折磨,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特别是别人不理解还出言讽刺的时候,这种体验愈加强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