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跨国富商,比胡雪岩更胜一筹,伍秉鉴为何最终会画上句号?
鸦片战争,胡雪岩,清政府清朝跨国富商,比胡雪岩更胜一筹,伍秉鉴为何最终会画上句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朝跨国富商,比胡雪岩更胜一筹,伍秉鉴为何最终会画上句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伍秉鉴与胡雪岩虽然同是清末时期的豪富,但伍秉鉴这个人与胡雪岩不同的是,伍秉鉴是一位纯粹的商人,伍家世代经商,而胡雪岩是凭借着替清军代购物资、筹粮筹款等等而起家。
在明清两朝,都是闭关锁国,不鼓励、不支持、甚至几度禁绝海外贸易,而在公元1868年,也就是清同治七年,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有所松动,伍秉鉴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一点,随即就抓住机会,迅速铺开、垄断了广东地区的海外贸易市场。
伍秉鉴不仅仅是个合格的商人、海外贸易交易者,重要的是他还具有极其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在与外国人打交道过程中,伍秉鉴更是诚信待人,以至于在外国人当中,伍秉鉴的商业信誉口碑绝佳。
伍秉鉴无论是做对外贸易,或者是进行其它商业活动,从来不以势压人,倾轧逼迫。甚至于扶持那些品临破产的商家,有口皆碑。仅就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向洋人的赔款当中,伍秉鉴就捐出来一百一十万两白银。
所以,清末时期,全国上下,广东最富,纵观广东,财富集中在十三行,十三行当中,怡和行首富。做为十三行的领军者,伍秉鉴风头一时无两!
可是,正如胡雪岩搞了黄马褂,具有三品官身份,挚友左宗棠尚且在位,也没挡住抄家破产。
伍秉鉴也弄了三品的官衔,几百万雪花白银往出捐,还是挡不住清政府的觊觎之想,再加之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的炮口之下,清政府对外贸易大门洞开,伍秉鉴们的专有渠道也不灵了,公元1843年,也就是道光23年,清政府强令行商出钱,出多少呢?清政府与洋人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赔款给洋人,清政府逼迫十三行出300白银,伍秉鉴干脆,自己独自承担100万白银。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在广州病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时期的广州十三行行商伍秉鉴被一些外国人评为当时的世界首富,他之所以成为当时的世界首富离不开清政府的政策,而其之所以在鸦片战争后破产也同样是因为清政府的政策。
伍秉鉴确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会做生意的商场高手,他从小小的商人逐年发展壮大成为了广州十三行行商的领头人,这如果没有过人的生意头脑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能让他跃居成为当时的世界首富,绝不是靠生意头脑就可以达到的,而是因为清朝政府前期的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广州的十三行行商取得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权,所以以当时中国的经济体量作为广州十三行行商领头人的伍秉鉴,想不成为世界首富都难,当然了伍秉鉴这个首富是除开满清皇帝后的排名。
世界首富的伍秉鉴还在全世界发展了自己的产业,堪称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一人,然而作为官商又长期和邪恶的洋人打交道,伍秉鉴自然也有许多不光彩的一面,其中最最不光彩的就是纵容手下和洋人走私鸦片,因此尽管其本人可能没有参与鸦片走私,但是依旧被禁烟的林则徐和清政府认为和洋人勾结,因此伍秉鉴一家多次受到处罚。
为了避祸伍秉鉴主动将在其劝说下洋人上缴的鸦片交给清政府,又在鸦片战争中协助清政府和洋人沟通谈判,还主动捐款给帮助清军抵御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但是依旧没有再清政府面前落个好印象,还是被经常斥责并多次逼他捐献财产,为此伍秉鉴可以说是损失了不少财产还里外不是人,而因为鸦片战争伍秉鉴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了。
至此伍秉鉴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如果清朝继续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行商依旧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话,只要伍秉鉴打点疏通清政府关节保持自己的行商地位,依旧可以东山再起再次成为世界首富,然而现实确是鸦片战争中国惨败于英国殖民者,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向世界打开了大门,支持广州十三行行商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雪上加霜的是,清政府为了赔偿《南京条约》中多英国殖民者的赔款,再次要求伍秉鉴等行商捐款给国家,年老的伍秉鉴自此心灰意人一蹶不振了,在写信给美国友人说,如果不是自己年老真想移居美国,因为在海外伍秉鉴也有大量财产。
鸦片战争不久后伍秉鉴就去世了,伍家虽然没有破产但也大不如前了,而因为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权,加上缺乏伍秉鉴这样的生意天才,伍家也最终末落了,世界首富也成了过眼云烟一场梦。
其实像伍秉鉴这样的世界首富完全是清朝政府闭关锁国政策下产物,也最终因为清朝鸦片战争战败国门被打开无可奈何的没落,可以说是成也清政府败也清政府。
同样的被评为世界首富的另一个清朝人物和珅同样也是清朝政府造就的,其实和珅只不过是乾隆皇帝用来敛财的钱袋子而已,是清朝政府从乾隆皇帝到下整体腐败的产物,而和珅最终也被嘉庆皇帝拿来立威而舍弃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晚清富商,大多数人只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对伍秉鉴知者甚少。胡雪岩为垄断丝业贸易,最后落得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财富付之一炬。而另一个大商人伍秉鉴却能最终化上了句号,这是为何?
最重要的原因是时代不同!
伍秉鉴与胡雪岩两人虽都是晚清时期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但是伍比胡要早三四十年,不要小看这三四十年,这就决定了两人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及清廷政策等都有着种种不同。
鸦片战争前,伍秉鉴就已经发家了,通过海外贸易,伍迅速积累起来了巨额财富,他虽是最早和洋人打交道的商人之一,但他仍然爱国。鸦片战争后,自己就拿出来了一百多万银元来充当战争赔款。对待商业伙伴,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是深明大义,以宽仁之心对待,有一次一个美国商人因买卖贸易赔钱,无法偿还伍的七万多银元的货款,伍知道后当着美国商人的面撕毁了字据,并告诉他一切账目两清,让他安心回国。以此伍得到了大量外国商人的信赖,都愿意与其交易,因为其商业帝国的规模迅速扩大。
上一篇:摄影师如何把手里的照片变成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