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宝贝不听话,我脾气上来了就要打他,每次打了过后就后悔,怎么办?
孩子,自己的,他的宝贝不听话,我脾气上来了就要打他,每次打了过后就后悔,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觉得你家孩子出去别人必须得听他的,不然就上手打小朋友,小区很多宝宝在家经常被打的出来绝对是个霸王。
1. 所谓宝宝不听话不知道是什么概念,宝宝听懂话才可以听话,是吧?
你告诉宝宝你的原则,你的话的意思了吗?
2. 你的脾气一上来就打他,因为他是宝宝而不是大人。
例如,相似的问题,假如你是老板,你的下属不听话,也会脾气上来就要打下属吗?
3. 打完后悔,其实真实的你是真的后悔了吗?
真心为宝宝想一想,宝宝该多冤枉,多无助,他最大的靠山就是你,你却无视他的感受对他实施暴力,现在法律都有施暴的条例,只是因为你是他的保护者不受法律的惩罚和教育而已。
4. 建议:不要再打宝宝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混混,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享受最快乐最幸福时光吧。
5. 方法: 1.今日头条里搜索宝宝育儿,多关注多吸收专家的意见,2. 购买育儿书籍 3. 寻找一个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坚持做,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会对宝宝的培育更有帮助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明确一个字眼:听话!什么叫听话,就是按照大人的意愿想法去做,如果违背我们的指令或者不和大众做法,就会被我们大人视为不听话。那如果是这样,怎么还能够叫尊重孩子,怎么还能够称之为孩子的个性,怎么还能够让孩子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很矛盾的事。我们能做的只是给他规定一条上限和下限,只要孩子在这范围内,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都是可以接受的,无伤大雅的个性与独立思考也应该是我们尊重和保护的。
其次,当大人发起火来,情绪失控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是连孩子都不如的,一个大人尚且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事事做的满意呢,家长就是一个坏情绪糟糕的代表,榜样的力量不可低估。
最后,我自己的体验,如果我工作满意,家庭幸福,经济富裕,老公疼爱,一个女人的脾气性格是会变得心平气和,有耐心,宽松大度的,势必投射到家人,孩子,也会更加平和,容易原谅他的一些小瑕疵,不完美。
你打完孩子后会后悔,说明你自身也是很矛盾的,试着改变自己,不要把生活的所有重心都压在孩子身上,试着提升自己,找找兴趣点,改变自己外在和内在,当你自己变好了,你会发现身边一些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父母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有句话说的好,发脾气是本能,能管住脾气的是本事!
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很正常,因为我们觉得孩子是孩子没有我们懂事,我们在不同的地位上,他们应该听我们的!但是实际上呢,每次孩子都是受害者,因为他无力反抗!等到他们长大了,就更加不听话,因为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用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反击我们!有时会说“那你不是也一样的吗,为什么说我!”当这样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自身控制力!
我们在不断成长,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只要生命不息,我们就要学习不止!当宝贝不听话,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自己就“听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自己改变情绪,打孩子是因为自己情绪得不到控制,这是自己的错误所在。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孩子的错误需要家长耐心对待,否则孩子长大要么叛逆,用暴力去解决问题,要么特别没有主见,听之任之,特别胆小。如果父母想孩子这两种性格当中的一种,可以随意打了,否则就控制自己的情绪。
3.父母学习育儿知识,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这句问话的社会情景来看,孩子年龄可能是3~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走、活动能力发展基本完成,但对环境风险、社会行为规范基本处于无知状态,是一个勇敢的生命探险家。他在内在本能冲动和环境信息的激发下,进行各种尝试,探知各种边界,是孩子认识环境,掌控自我,是人生基础性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规则形成关键期。
由于篇幅和时间的关系,这里不能事事俱全,我们捡两个重要事项来分析。其一是当下亲子冲突频发的手机控问题。仔细观察了身边无数个这样的实例,这个问题发生首要原因是家长自制力差,本身就是一“手机控”。其次,家长自私,对孩子责任心不强,自己的欲望与孩子的发展需要之间,选择满足自己。
这里特别指出,大众都知道“言教不如身教”的现象,但都不知为何会如此,这其间蕴含什么规律,而本人经过20多年人格探索,已探知了期中原因。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弄明白那个千古之问:人是什么?显然这里不适合详细探讨这个问题,大家只需要接受并应用这一结论就可以了。
基于此,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自己的幸福未来,必须自律。规划好自己的时间,面对孩子时做希望孩子做的之类似的事项。例如自己看书或与孩子一起看书,或给讲故事,或与他做游戏,或与孩子一起做家务等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