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婴幼儿验配助听器常见的五大误区有哪些?
助听器,听力,误区婴幼儿验配助听器常见的五大误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误区四:沿袭成人验配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儿童助听器验配基本沿袭成人的方法。 大部分助听器验配中心缺乏儿童助听器验配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硬件指的是测试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设备、调试儿童助听器的配件等;软件指的是为 儿童验配助听器所需的配方软件(DSL 5.0或NAL-NL2)、评估儿童助听器使用效果的技术条件等。如果不具备这些重要条件,严格地讲,是无法有效开展儿童助听器验配工作的,效果会受到影 响。 小儿听力康复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严格挑选合格的助听器验配和服务中心是康复成功的首要条件之一。 当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验配助听器时,除了应该考察专业机构的商业信誉和资质外,更应考察验配店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儿童验配经验,还要询问其是否具有 必备的技术手段,比如真耳测试仪器、真耳-耦合腔差值模块、适用于儿童的声场测试条件等。只有医院或验配中心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和聋儿长期合作。 另外,婴幼儿的耳朵从出生后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出生后的头两年发育最快,到7岁后逐渐定形,10岁后才停止。这期间,耳廓大小、外耳道大小、 硬度、方向等都会不断变化。然而,目前助听器验配常用的耳道声学参数以成年人的平均数据为基础。研究显示,新生儿耳道共振曲线的峰值频率是成人的2~3 倍;儿童的真耳-耦合腔差值要到5岁时才逐渐接近成人均值。因此,在现实中,用成人均值为儿童助听器验配计算目标增益等重要参数,显然有误。另外,验配还 需考虑小儿的外耳特点,较柔软的耳模对于小儿较好,并需不断更换,以适应其外耳道发育、避免声反馈或过度放大等问题。
误区五:单侧听损不需用助听器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新生儿的单侧听力损失发生率为0.083%,但重病监护区新生儿单侧听损的发生率要高得多,约为0.32%,已经接近新生儿听损发生率。所以,不能忽略单侧听力损失的存在。 从单侧听力损失对小儿发育的影响来看,如果不使用助听器,虽然他们的好耳能听到正常人说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如噪音下理解言语困难、方 向辨别能力下降、无法利用双耳效应等。数据显示,35%的单侧听损儿童至少在其学习生涯中留过一次级;13.3%的儿童需要特殊帮助才能继续学习;20% 的单侧听力损失儿童被其教师评为有严重纪律问题;50%的单侧听力损失儿童学习难以获得较大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误区1:婴幼儿不需要太早佩戴助听器,长大以后再配也不迟。
对于婴幼儿听损因极早干预,越早越好,0-1岁是语言的准备期,7岁之前是语言的获得期,过了7岁就错过了语言最佳康复期。
误区2:助听器越贵越好
从技术层面讲,助听器肯定是越贵越好,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应该是根据听力与要求选配适合的助听器就好。
误区3:重度听损就不用配助听器了
重度听损也要选配助听器,只有在佩戴助听器没有任何改善的情况下才可以不配助听器。
误区4:单侧听损不需要助听器
从单侧听力损失对小儿发育的影响来看,如果不使用助听器,虽然他们的好耳能听到正常人说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如噪音下理解言语困难、方向辨别能力下降、无法利用双耳效应等。
误区5:婴幼儿佩戴助听器之后就会张口说话,不需要特别的语训。
这个想法也是错误的,孩子戴上助听器虽然能听到声音,但是听不懂,除了要参加正规的语训以外,家长需要不断的说给他听,重复的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误区 一 :婴幼儿不需要太早配戴助听器,长大再配也不迟
对于听损婴幼儿,我们应该遵循“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因为三岁以前是宝宝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有听力障碍则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听觉及言语方面的发育,同时也影响其心理、智力及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对确诊听力损失的宝宝,建议尽早配戴适合的助听器,其听觉器官才能感受到声音,满足其语言学习的需求。
误区二 :助听器越贵越好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误区。其实,产品价格与验配适合没有直接联系。选择助听器,应根据听力损失的类型、程度及患者实际需要选择助听器的线路和功率,从而使所选择助听器的性能达到较好的听力补偿。其次再选择助听器的外观、扩展功能等。建议根据小儿具体听力状况和希望达到的听力康复目的来购买助听器。
误区三: 重度听损就不用配助听器了
2004年美国听力学学会颁布的《儿童助听器验配指导方案》是小儿听力康复领域中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明确规定:“即使ABR测试无明显反应,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也应该配助听器。” 因为,助听器不仅能帮助听损患儿学习言语,还能训练患儿对声音的感知力和分辨力。所以,单纯因听力损失过大而放弃选择使用助听器,既不明智,也不科学。
误区四: 单侧听损不需要助听器
从单侧听力损失对小儿发育的影响来看,如果不使用助听器,虽然他们的好耳能听到正常人说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如噪音下理解言语困难、方向辨别能力下降、无法利用双耳效应等。
误区五: 婴幼儿配戴助听器之后就会张口说话,不需要特别训练
许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戴上助听器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让孩子叫“爸爸妈妈”。如果患儿不能做到,甚至完全听不懂,家长往往非常失望,之后便认为助听器效果不好。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家长要认识到从“听得到”到“听得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听得到”是一个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声学过程:在满足其他条件的基础上,随着助听器增益的增加,听障儿能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多(响度)、越来越清楚(信噪比改善)、声音范围也越来越广(聆听各个频率的声音)。可听度的改善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重度听力损失患儿,需要持续不断的聆听和练习,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一张图证明你的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