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婴幼儿验配助听器常见的五大误区有哪些?
助听器,听力,误区婴幼儿验配助听器常见的五大误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婴幼儿验配助听器常见的五大误区有哪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婴幼儿听损因极早干预,越早越好,0-1岁是语言的准备期,7岁之前是语言的获得期,过了7岁就错过了语言最佳康复期。
误区2:助听器越贵越好
从技术层面讲,助听器肯定是越贵越好,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应该是根据听力与要求选配适合的助听器就好。
误区3:重度听损就不用配助听器了
重度听损也要选配助听器,只有在佩戴助听器没有任何改善的情况下才可以不配助听器。
误区4:单侧听损不需要助听器
从单侧听力损失对小儿发育的影响来看,如果不使用助听器,虽然他们的好耳能听到正常人说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如噪音下理解言语困难、方向辨别能力下降、无法利用双耳效应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误区一:婴幼儿不需要太早配戴助听器,长大再配也不迟 对于听损婴幼儿,我们应该遵循“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因为三岁以前是宝宝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有听力障碍则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听觉及言语方面的发育,同时也影响其心理、智力及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对确诊听力损失的宝宝,建议尽早配戴适合的助听器,其听觉器官才能感受到声音,满足其语言学习的需求。
误区二:助听器越贵越好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误区。其实,产品价格与验配适合没有直接联系。选择助听器,应根据听力损失的类型、程度及患者实际需要选择助听器的线路和功率,从而使所选择助听器的性能达到较好的听力补偿。其次再选择助听器的外观、扩展功能等。建议根据小儿具体听力状况和希望达到的听力康复目的来购买助听器。
误区三:重度听损就不用配助听器了 2004年美国听力学学会颁布的《儿童助听器验配指导方案》是小儿听力康复领域中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明确规定:“即使ABR测试无明显反应,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也应该配助听器。” 因为,助听器不仅能帮助听损患儿学习言语,还能训练患儿对声音的感知力和分辨力。所以,单纯因听力损失过大而放弃选择使用助听器,既不明智,也不科学。
误区四:单侧听损不需要助听器 从单侧听力损失对小儿发育的影响来看,如果不使用助听器,虽然他们的好耳能听到正常人说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如噪音下理解言语困难、方向辨别能力下降、无法利用双耳效应等。
误区五:婴幼儿配戴助听器之后就会张口说话,不需要特别训练 许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戴上助听器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让孩子叫“爸爸妈妈”。如果患儿不能做到,甚至完全听不懂,家长往往非常失望,之后便认为助听器效果不好。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家长要认识到从“听得到”到“听得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听得到”是一个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声学过程:在满足其他条件的基础上,随着助听器增益的增加,听障儿能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多(响度)、越来越清楚(信噪比改善)、声音范围也越来越广(聆听各个频率的声音)。可听度的改善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重度听力损失患儿,需要持续不断的聆听和练习,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婴儿听力不好选配助听器其实是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早康复婴幼儿选配助听器的常见五大误区:1.婴幼儿不需要太早配助听器,等长大了配也不晚;2.单侧听损不用配助听器;3.婴幼儿配戴助听器后就能开口说话,不需要特别训练;4.助听器越贵越好;5.婴幼儿听损很严重,不需要戴助听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助听器选择和验配的三个误区:误区一:功率越大越好!每一种助听器型号,都会有对应的放大能力,称之为功率,常见说法是特大功率、超大功率、大功率、中功率和小功率,功率越大,能解决的听力损失就越重。有些验配机构只要是孩子来,首推特大功率,一是保险,二是价格往往也更高,这属于不靠谱的,不进行讨论。另外两种情况导致验配师选择功率较大的产品,一是听力确实严重,低功率无法补偿,二是患者尤其是小儿患者,有大前庭,听力有进一步下降的风险,选择特大功率的更稳妥。对于功率,如果特大功率和超大功率乃至大功率都可以符合,那么优先建议让家长选择功率更小的助听器,原因有四:1.价格更便宜;2.失真更小;3.频率补偿范围更宽,对孩子的清晰度以及s\sh的发音非常重要;4.双耳同时佩戴还能再提升一些。误区二:通道够用就行,并不是越多越好!现阶段关于助听器频段与通道的讨论,有点趋于一体,就是验配软件上可以看到并调整的精细程度。既然如此,通道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我在之前的验配案例举过很多类似例子,有些时候,一个音听不好或者发不准,可能只有一小段频率助听器的放大不合适,通道多,足够精准,通道少,牵扯到周边的频段。我认为我很依赖多通道,这也是能够解决一些助听效果不好的非常好的工具。当然,这个误区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第一,通道多,价格高;第二,多通道对有的验配师没什么用,再好的机器,从来都是三个通道调试(高频中频低频),这个还不在少数。误区三:真耳分析必须做!真耳分析是一个很好的评估工具,对于一个验配中心很有价值,第一,对无反馈能力的小朋友是个评估手段;第二,给了经验不是很丰富的验配师一个调试参考;第三,对于有经验的验配师多了一个评判工具。但是,在目前的助听器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真耳分析买了不是为了做,是为了宣传,相对于验配工具,更像是一个噱头;第二,真耳分析能做,但做不准,尤其是儿童,探管的位置没处理好就开始了,然后操作一通给家长一个看上去专业的结果;第三,一些验配师过于依赖真耳分析的结果并用于调试助听器,如果患者能给予反馈,还是要以患者的主观反馈为主。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是给孩子调助听器,不是给设备调助听器。因此,个人感觉真耳分析有用,但其使用的培训还有待强化和规范,真耳分析有用,但不是一些验配机构宣传的万能或百分百必须的。希望大家在选配助听器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专业的连锁机构,选择适合自己听力的助听器。
上一篇:如何一张图证明你的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