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些人身体有所归宿,而灵魂却无处安放。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灵魂,自己的,的人有些人身体有所归宿,而灵魂却无处安放。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些人身体有所归宿,而灵魂却无处安放。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读《祝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个悲苦一生,凄凉一生,孤独一生,寂廖一生,遗憾一生,无奈一生的女人。
很多次问,祥林嫂之死,谁该负责?祥林嫂之悲,是谁制造?种种答案都让人难以释怀。今天,从一个人过平常日子的平常心态角度,我终于明白祥林嫂内心对尊严,尊重,理解相信的渴望和追求!
祥林嫂始终挣扎在追寻自身灵魂的纯净的路上,极力想寻找一片灵魂深处的祥雲,让自己不被鄙视,不被嘲笑,可至死未能如愿,相反带着极度的恐惧与无奈走向了人生的尽头!
再卑下的人都有寻找抬头的权利和渴望,再卑微的人都有灵魂安息的地方,尽管她捐了门槛为自己赎了罪,可始终找不到自己灵魂的存身之处!
活着的时候,她无法拥有自尊,死后也将无法翻身,她的灵魂终将无处安身,而这一切皆归罪于万恶的社会!
欲求平安而不得,欲求福运而不得,这也许还可以挣扎着忍受,然而,当一人死后欲求灵魂而不得时,生命还再会有力量吗?
所以我们无论怎样恶毒,还是请为一个灵魂留点安身之处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西方世界,他(她)们出生后的规必时间里,要进天主,基督教堂,进行洗礼。当前了弥留之际,要口吐真言,以清净之心,去见上帝。我们大汉民族,每一个人也有信仰。晓旭借黛玉的说,身自洁来还洁去,但留清音和月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首先从夫妻关系方面来回答,据我所了解到的,许多夫妻年轻时候都是充满激情的,日子过得甜蜜、幸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方不断提升自己,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而另一方却停滞不前,这时候,两个人之间就有了差距,语言交流不到一起,一方想表达的是另一方理解不了的。久而久知,交流越来越少,每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在我看来,有感情基础的夫妻关系想要长久地维持下去,一定要两个人共同进步,一起成长,一方带着另一方走向更高的层次,这样,才能情感同步,灵魂相依!
再从朋友方面来说说这个问题。当初能认定对方是自己的好友,是因为彼此聊得来,对人和事的认知大体相同,每次相聚,总能相谈甚欢。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方的观点得不到对方的认可了,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认知,这样的朋友关系也是不会长久的。
朋友之间也是要共同进步的,你去往更高处,而他还停留在最初相遇的路口,你们注定相忘于人海。
人生在世,有相爱的伴侣,有知心的好友,自然是乐事,可是,真实的情况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渐行渐远,最终隐于茫茫人海。
我们每天活着,枕边人越来越陌生,朋友渐渐沉默于微信里,每一个夜里醒来,问自己,那些曾经的人都去了哪里?为什么我如此孤单,我的灵魂该安放何处?
所以,想要灵魂有安放之地,你去往更高处一定要记得带上那个重要的人,如果,一方走远了,你要赶紧跟上他的脚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观不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是人的指路灯,没有她们,夜里走路你看不清,容易把路走歪了。这三观是你身体的主导,也就是灵魂的寄托,没她无异行尸走肉。也许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大人物做的事,与我们无观。我先把这三观大致解释一下,也许你就明白了。
我们大家从小就有理想,其实这个理想的伟大与否,就代表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也就决定了你的人生价值。
世界观,是人们的意识和形为对整个世界的认识看法和做法,形成的根本观点。由于人们事物的认识看法和做法的角度不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世界观。
世界观的认识,应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对于这两者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有着两者不同的回答,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是两种不同认识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对于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意义和看法,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目的。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人们在社会实际生活生产中逐渐产生的认识和看法,和以后发展的做法。
价值观,是人们对一个事物的价值认识,以及这个事物价值的产生及相应价值的产生,形成了自对事物认识的总的观点和看法,价值取向,凝聚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价值的追求。
身体有寄宿灵魂无处安放,是不了解这三观,对这三观认识不够具体,致使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去做?为谁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做来做去,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更没有了动力,对自己知道的这三观产生了怀疑,思想一片混乱,无所适从。
说实在的,我对这三观极有可能解释的不够具体,认识也不够透彻,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三观的观点,认识和看法,至少我没有觉得自己生活空寂无聊,有着对生活对工作,对价值对生命的自己的追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