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升初,家长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孩子,家长,小升初小升初,家长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小升初,家长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别的地方小升初我不是很清楚,仅以北京为例简单介绍一下,供参考。
北京的小升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四年级可以报考北京八中的少年班和素质班,简称“八少八素”,初试的时候是思维测试,然后语文和数学,考三科共半天。进入复试之后,语数英考半天,各种思维测试考半天,这是复试。
然后才是一周试读,试读基本就是随学随考,全部都是新知识,学完就考,就是看这个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怎么样,没法准备。
八中的选拔标准首先还是智商,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另外,对体育特别看重,对语文要求特别高。八少八素有一个不能破解的地方,就是试读,这是培训机构接触不到的,有的孩子复试成绩特别好,但是最后试读就被刷掉了。
第二、五年级就是“人大附中早培”班了,人大附中“早培班”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高到要求学生能直接去参加中考都能取得好成绩,而他们的招生对象是一帮五年级的孩子。
因此很多家长奔着这个目标来,行话属于叫“入坑”,即进龙校、巨人、优才等奥数培训机构,然后开始了刷题之路。
海淀的鸡血,早培贡献了很大一部分,甚至让很多家长忘了去想自己的孩子到底适不适合。
第三、六年级的各种择校。总有人认为现在没有择校了,其实真的不是,海淀“六小强”一直在各种择优录用,扬琴、钢琴、马术、编程、二外,英语FCE以上的等等,今年依然有各种特长被录取的。
那么,综合来看,北京小升初是一个六年,甚至于12年的准备过程,八少八素没法准备,培训机构多数是忽悠人的,不要去报!很多家长花一两万块钱,就几天时间,没有什么用处,买一个不后悔!人大早培可以去报班刷题!但是一定要看看自己孩子是不是这块料!
至于六小强就要培养特长了,或者二外,或者把剑桥五级英语考到位(至少FCE)!
然后,就要及时捕捉各路升学信息了,以免错过!因为现在很多择校的都是私下进行的!
如果大家觉得有用处,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听我聊聊教育那些事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准确准时提供有关资料。第二、家长要带着孩子提前了解和熟悉即将升入的学校,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做好准备。住宿和就餐都要了解好。第三、搞清楚学校的班级特色和有关学校的特点,让孩子积极参加有关活动。第四、了解学校的周边环境,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报补习班。第五、和孩子来一次谈话,不要让孩子有逆反心理。第六、准备好学费和一切开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是每个人对于“起跑线”的定义不同。有人说,小升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台阶,只要打好中考的战役就行了,因此对小升初不甚在意。
但事实上,如今这个时代的教育越来越低龄化,早就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小升初是孩子整个教育生涯中重要的一道坎,那小升初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抓的是什么呢?
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小升初这个阶段,孩子面临的是课程难度的提升、陌生的环境和互不相识的同学老师,还有可能需要准备奥数、竞赛、特长班考级、简历和面试等“课外活动”。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焦虑,对未知环境充满紧张和忐忑,也可能由于与同学逐渐拉开差距而不自信,严重的话还会抑郁。
所以家长们要注意在监督孩子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沟通疏导。
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
都说低年级重习惯,高年级抓效率。升入初中后,需要同时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七门不同的学科,课量大作业多。各科目又有自己独特的学科逻辑,有些孩子会因为升学后思维转换不过来,导致在初中就出现偏科的现象,甚至一直延续到高考。
所以,在小升初的阶段,家长需要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要及时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养成课前预习,梳理知识的习惯。
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初中的各科知识,尝试整理思维导图,掌握各科目的学习逻辑,这样孩子就可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至于开课后手足无措了。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对初中生活建立自信。
收集最新的政策信息
政策信息不限于学校信息、入学途径、申请材料、手续办理时间、校内政策,还要准备简历和面试。
小升初的择校和志愿填报一点都不逊色于高考填志愿,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每个行政区都有十几所甚至几十所中学,有公办有民办,有寄宿有走读,想走美术等艺术方向的还有特色校。
家长们需要在这么多学校里选出自己孩子可以选择的最好的学校,如果不提前了解政策信息,择校难度是非常高的。
以北京为例,为了能够让孩子进入重点中学,争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家长在四五年级就开始了解政策了。
有经历过的家长应该还记得手机加了十几个小升初的微信群、关注了很多学校的老师、机构的公号的那段日子。除此之外,家长们还随身携带孩子的简历,参加各个学校的夏令营、竞赛等活动。
网上的信息那么多,但真实性却需要仔细辨别,这样一来,家长们收集信息的时间成本也会增加。所以,收集消息的关键不在多,而在于及时而准确。
一般来讲,准确的消息来源有两种:一是官方信息,二是特殊渠道。
鉴于特殊的渠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大多数人的信息参考还是前一种,因此,市场上会有一本类似高考志愿报考指南的书——白皮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