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遭受接二连三的挫折、打击,精神萎靡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走出阴霾重拾自信?
自己的,挫折,问题在遭受接二连三的挫折、打击,精神萎靡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走出阴霾重拾自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管承认与否,成功和失败有时会成为惯性,不断重复,势头不可抵挡。罗莎贝斯在《连胜的艺术》中关注的,并不是一次失败/成功,而是关注连续失败/成功的循环,以及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信心——连胜,会建立信心,塑造乐观主义,就算是偶尔一次失常,团队也会迅速信心满满的调整过来。而连败,会摧毁信心,产生悲观主义,人们陷入了一种“习惯性无助”(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对此的定义是:因为逆转失败的努力不断失败,而产生的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人们不仅自己很难有信心反败为胜,也越来越少人会投资和帮助他们。
那么,连败的组织都有什么特征呢?罗莎贝斯没有太明确的总结,只是列举了无数的例子,典型的美国人写书风格……我这里结合当前企业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罗莎贝斯的书中观点,归总了6个“连败组织”的特征:
拒绝直面问题
连败的原因肯定是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才迟迟不能反败为胜。那为什么问题就一直解决不了?因为人们拒绝直面问题——对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闭口不谈、或者只谈不做。
有些人确实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或者仅知道部分问题所在,抓不到全部问题或者关键问题——学术上将这种情况叫做“多元无知”。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这个词的含义,很有意思,看完之后就明白了人艰不拆的含义。
有些人是回避问题,宁愿躲在自己的comfort zone中,过风和日丽的鸵鸟生活,自我安慰说“反正不是我的问题,反正裁员轮不到我,反正公司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有些人则是,知道问题所在,也对记者或旁观者的看法嗤之以鼻,觉得真理早就了然在胸,也会和同事朋友在茶余饭后高谈阔论自己的发现。但,他们就是不愿意直接揭穿问题,抱臂看戏的心态比较重。心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将此归结为“自我保护”——当人们想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保护自己的错误不被发现时,就会做出掩饰,使得某些话题成为禁区,然后再对自己掩饰的行为做出掩饰。
各自为政,互相怀疑
在连败时,各个部门对风险和问题都会变得相当敏感。每个部门都会给其他部门制定了很多标准、或门槛,而顾不得企业整体的效率和利益,只想维护自己部门不受风险影响,竭力保护自己的地盘不受损害。
同时,失败的预期,使得各部门之间、个体之间彼此厌恶、逃避、隐瞒信息、推卸责任。人们自我怀疑,且怀疑别人,认为谁都指望不上,自己也对失败无能为力,只能选择自我保护、明哲保身。
这种各自为政和互相怀疑,通常会以“进攻”的形式被掩饰起来——在你攻击我之前,我要先攻击你。于是,游戏规则变成了——在别人challenge自己之前,先challenge别人。会议也因此会变成吵架大会。
替罪羊和迷信
人们会在互相指责中,找到了一个“替罪羊”,来承担真实问题的罪过。实际情况中,这个替罪羊往往就是当天没有参会的……或者新来的、或者CEO。其中,CEO是最容易当成替罪羊的一个,所以连败的企业总会频繁更换CEO。
人们会将这个替罪羊“仪式性”的“格杀”掉,从而获得一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假象。只要找到一个替罪羊,其他人都会长舒一口气,庆幸自己幸免于难,然后继续各自为政,替罪羊牺牲了,问题却还依旧存在。
陷入连败中的人们很容易迷信——比如迷信天气、某个数字、月份、颜色,以及风水。迷信,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替罪羊”。就算大动干戈的改风水、换颜色、挑选黄道吉日、求神拜佛,只要真正的问题不解决,就可能还是掩耳盗铃。
过度承诺
过度承诺是企业为了应对股票市场,或者下级应付上级的数字游戏——因为股票市场没有耐心等你,而上级管理者也早就习惯了一个漂亮的总数字,逼得下级不得不经常过度承诺。而为了完成这个过度承诺的数字,底层员工就不得不一方面做高收入,另一方面做低成本。
做高收入有各种各样的“快餐方法”——拼命打折、倾销、逼经销商\\零售商囤货等,估计很多人都这么干过,比较容易理解。
还有一种做高收入的方法是——盲目的增加新品。这些新品可能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也并非市场所需要,只是老产品换个颜色、换个包装、换个尺寸,或者专门给某个经销渠道做的特殊包装。这些都让企业陷入“过度产品多样化”,增加成本、消耗精力、占用库存和现金流、也会影响既有产品的销售。它们就像多余的热量一样堆积起来,最终产生一个超级肥胖的企业产品线。仓库中堆满了存货,然后大家又都要为了卖出多余的产品,而打折、倾销、逼着经销商囤货……像个死循环。
而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更加五花八门——降低营销费用、降低研发费用、裁员、部门合并、权力回收等。
过度执行
在连败的企业中,上层会不断地下命令,逼下层员工做无数报告,哪怕再小的事情都不敢随意冒险,必须要有paper work,而且要无数次无效修改,又要开无数次无效会议。人们不停的forward邮件,积极的involve不同部门,忙忙碌碌,加班加点——但每个人心里都在重复一句话“这么忙有毛线用,真浪费生命!”
再多的努力、过度的执行,都会被人们在心里提前预判失败,可大家依然无能为力。因为身体上的忙碌总比脑袋要思考问题更容易、也更安全吧。
人人都在找退路
那些有机会的人早就走了,就算去的是不如前单位的公司。而没有走的人,已经不再愿意将期望放在工作上了,而是积极的在其他地方寻找生命的满足——比如旅游、结婚、生子、搞个兼职……至于工作?那就剩下不停的抱怨……
连败特征的背后,是信心基础的崩坏、是对反败为胜的无能无力、是屡战屡败后的自暴自弃、是一种持久的悲观主义。这种信心崩坏与悲观主义,又会进一步惯例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固了组织的连续失败趋势。而反败为胜的第一步,首先是要重建信心。但信心,绝对不是喊口号式的洗脑、传销所能建立的,而是要有切切实实的信心根基与体系。传说我司之前,就有因为只喊口号而走人的实例。
至于如何建立信心、如何刹住连败的循环、如何反败为胜,还是得另起一篇文章专门总结,或者有人有空的时候,也翻翻罗莎贝斯的书吧!
PS: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最负盛名的管理作家之一。她目前是哈佛商学院的首席管理教授,专长领域是战略、创新和变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精力放在打拼的事业上吧,这样就冲淡了烦恼。
上一篇:200万,1%月息三年,划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