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拔火罐的作用有哪些?
拔罐,拔火罐,疗法拔火罐的作用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临床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诉朋友们。拔火罐儿对身体确实有好处!他首先是除潮,我后背经常痒。所以拔拔火罐儿就好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拔罐什么的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好处我真的不确定,必竟也不是很懂这块原理,我倒觉得这个拔罐是不是会上瘾?我老公很喜欢拔罐特别是每年夏天每个月都会去,每次那后背红红的一圆圈一圆圈的,他自己只要觉得累身材重乏力就会想着去拔罐,不知道这玩意拔了是不是真对他有用,还是对拔罐上瘾了对就是上瘾了,我之前看过一篇新闻报道过美容院拔火罐把一个男人后背烧几个坑,还有一女子九天拔罐二十几次最后晕迷入院,像这些的不是养生是找死,不是说拔罐不好要拔罐一定要到中医院去拔,或者去正规有资质的他方去做。
现在好多美容院就有做拔罐项目,有没有资质都不确定每家都能做,这样的做了万一哪天出问题怎么办?身材上的事必竟不是小问题,就算到时候对方负责任给你赔偿你也得不偿失,做拔罐一定一定要去正规场所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里约奥运上,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身上的拔火罐印记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关注。这种在中国民间被广泛使用的疗法,获得了外国运动员的认可,确实惊奇。然而事实上,拔罐这种疗法并非中国独有。
西方古医学中的拔罐更多
在西方古医学中,拔罐被叫做杯吸,巴比伦的医生日记上就出现了健康神尼努塔或阿达尔手持杯吸术器械的形象。牛角杯、玻璃杯在都曾是杯吸的主要工具,19世纪则出现了注射器与吸杯相结合的新式器具。日本、印度也有拔吸式疗法的记载。
拔罐的中医历史更多
中国有关拔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汉,且仅是作为一种普通的手术方式。直到唐代的《外台秘要方》才正式把拔罐当做一种疗法来记述。而中医典籍中也并没有将拔罐纳入传统的医疗体系中。
中文名 拔火罐 外文名 cupping 适应证 咳嗽、颈肩综合征等预防保健 就诊科室 针灸科
常用工具
目前常用的罐具种类较多,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等。
1.竹罐
(1)材料与制作竹罐是采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优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丰满之处,而且应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颈等皮薄肉少的部位,与小口径玻璃罐比较,吸附力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竹罐疗法在应用时可放于煮沸的药液中煎煮后吸拔于腧穴或体表,即可通过负压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借助药液的渗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双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
(3)缺点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故不宜用于刺血拔罐。
上一篇:新闻学专业咋样?即将学新闻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平时提高哪些方面来更好的适应学新闻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