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和游戏,可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让儿童顺应天性是放纵他们…,你认同吗?
孩子,天性,儿童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和游戏,可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让儿童顺应天性是放纵他们…,你认同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1)剥夺儿童的天性,一味地补课、考试、反复的机械训练……,真的有助于孩子的终身成长吗?
(2)你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对学生终身教育的影响?
(2)这些为考试而训练出来的学生,其思维真的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困求多元,现在试给:
真假不清;好坏难明;
建议上下;续正弃误;
别放纵孩;谢请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键是把握一个度,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的问题里面正包括3个小问题,信息量有点多呀。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说下自己的看法。
一、玩具里的学问很大,并不仅限于儿童。
顺应天性并不等于要放纵,无规矩不成方圆。张驰有度是最好,当然实施起来有难度,毕竟养孩子跟养小动物不一样。
玩儿本身是一门学问,且并不限年龄。看这个汽车维修站,总共有2500多粒零件,适合16岁左右的孩子来拼装。只有亲自动手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知道,它模拟了现实生活中的汽车维修站。
这样一种益智拼装玩具,在拼装过程中让孩子得到哪些方面的好处,我相信80%的家长都不知道。好处简直太多了:
能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激起孩子的探索精神;
自动让孩子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对孩子空间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促进;
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已经渗透在其中;
拼成之后孩子的自我成就感。
我个人比较建议,成人在遇到压力的时候也买套这种玩具来玩儿用以解压。
二、儿童在玩儿中发现自我
其实,儿童最早对这个世界产生的认知,是通过玩儿。如果我们成人仔细观察过儿童的玩具,我们才会发现孩子玩儿的学问也很大。
当孩子对这个车感兴趣之后,他的小心思里充满了好奇,就把车翻过来研究,那个轮子和轴充满了诱惑。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儿童通过玩儿的世界模拟成人的世界,玩的世界跟成人世界没有什么区别。看着孩子给公仔喂奶,是不是在模仿?
孩子的好奇心,能在玩儿中能得到满足,也能在玩儿中得到自我教育。也许他的那种“顿悟”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他一定会因此懂了很多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禁止孩子去尝试,也就从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一些他探索的兴趣。
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玩儿”与成长有多大关系,正确引导孩子去玩儿,每天合理安排好孩子玩儿的时间,可能会在孩子的教育上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题主说的应试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这个是应该接受的。
知识的传承,肯定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只是,要不要参加培训班,去加强学习,还要看各家孩子自身的情况。
我们必须得承认,每个孩子先天的遗传基因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开悟得早,接受能力强;有的孩子开悟得晚,接受能力慢些。开悟晚些的,慢鸟先飞也不是不行。
每个家长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不一样,生活态度也不一样。在了解自家孩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才是正确的选择。
四、我认为考试训练还是必要的
只有经过各种训练,各种考验,才能增加孩子的耐力与抗压能力。各种体育运动冠军不是训练出来的吗?至少得经过1万小时的摔打,才能有所小成吧?
学习也是一样,训练多了,必有顿悟。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诺贝尔的科学奖也要经过30年的实践才能颁发呢。
有时候,孩子还是需要逼一下的,不逼他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呵呵,虽然在“勤奋学习”中的长大的孩子,未必都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尽优势。但是在“游戏玩耍”中长大的孩子,基本上在“未来竞争”中,都“没有机会”。——这就是严酷的“现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楼主说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和游戏,我不是特别认同。
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由,探索世界,同时又能从自然中源源不断地吸收知识和汲取能量。而玩耍、游戏都只是他们关注和吸收信息的一种方式,因其有较强趣味性而比较受孩子欢迎。如果我们能加强所学东西的趣味性,让孩子感兴趣,他们是可能爱上学习的。
1.对孩子的引导,对学生的训练,是否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我认为是会的。孩子爱探索,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对他们行为的规范会阻碍他们探索。他们会失去本来的趣味和活力,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在《小王子》这本书的开头,作者就讲述了他小时候画“蛇吞象”的故事,当他问大人们自己画的是什么,大人们总会给出千篇一律的毫无想象力的答案,这是非常令他失望的。因为主人公是个有童真童趣的人,他很难遇到和他聊的来的人,当他遇到了小王子,才是遇到了知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