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历史上出名的纸上谈兵人物都有哪些?为什么他们的才华会有这样的缺陷?
马谡,纸上谈兵,街亭古代历史上出名的纸上谈兵人物都有哪些?为什么他们的才华会有这样的缺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书,对于战法理论知识连父亲赵奢都颇有不如,但赵奢认为儿子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在实战中取胜。后来秦赵长平之战,赵括果然惨败,自己战死,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活埋。
伯乐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伯乐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父亲,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湖汉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简略介绍三个相对有名的纸上英雄
纸上谈兵金牌英雄——赵括
要说纸上谈兵,百分之九十的人会想到赵括,这个在长平之战中,葬送了整个赵国四十万有生力量的将门之后。有记载说,赵括常和父亲赵奢谈论兵法,很多时候都能把父亲赵奢怼的哑口无言。要知道赵奢是赵国有名的文武兼备的大将,文能收税,富国强民,武有谋略,以弱胜强,巧解令廉颇乐乘都望而却步的阏与之围。这样的一个父亲,却对儿子的军事理论水平评价相当低,总觉得这小子夸夸其谈的,有些不着调。果然,在秦赵长平对峙长达三年,赵国已经山穷水尽之时,赵王用赵括换下了坚壁高垒的廉颇将军。只有理论知识,没有经过实践锤炼的赵括,只一战,就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还有四十万赵国仅存的有生力量。这一败,若不是秦国将相掣肘,赵国就直接宣告灭亡了。
这纸上谈兵,可真是害人不浅啊!但历史也是有许多疑虑之处,在战事频繁的战国时代,赵括完全有机会,或者说赵国完全有机会,给赵括来一次小考,这一伸手,就是决定赵国生死存亡的大战,理论上来说是不大可能的。另外,赵括在赵王的威逼利诱下,弃守转攻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了。或许,赵括是个背锅侠呢。
纸上谈兵银牌英雄——马谡
马谡,是三国时期诸葛丞相手下参军,其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军事参谋。诸葛亮之所以要派马谡为先锋去守街亭,实际是有意锤炼马谡,让马谡在战争中学会打仗。如果顺利,马谡可能会陆逊式的蜀国将才。按诸葛亮的构思,街亭是一个重要而相对简单的隘口,用五万大军,只要在当道扎一个收费站,我不抬横杆,给钱也不能过,而且,诸葛为了减少街亭的压力,做了很多军事上的备份。本来,守街亭,是场镀金游行,却让马谡玩成了丧命之旅了,诸葛此举还有压制魏延的意思,此不在这个问题讨论的范畴内,就不展开了。而马谡,觉着自己久在诸葛丞相帐下行走,连丞相也常常问计于我,守街亭,定要守出自己一套别样的风采才行,完全依照丞相吩咐行事,即便胜了,也是仰人鼻息。所以,他虽然立过生死军令状,也要特立独行,死抄兵书,居高临下。诸葛其实是很舍不得这个人才的,挥泪斩了他也是整肃军纪不得已而为之。马谡实际比赵括要废柴的多。要知道,赵括是去的险地,而马谡去的平地。之所以给他个银牌,完全是名气的问题啊。
纸上谈兵铁牌英雄——袁绍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兵力远少于自己的曹操击败,而且败的很彻底。袁绍是老牌的军阀,其实力集聚,多仰赖四世三公的赫赫威名,拥有的军事实力和号召力,都远胜于曹操。然而,袁绍过于持重,在官渡之战中,没有把握好时机,还被曹操在最后关头坑了一把。袁绍原本想一战而平定曹操,所以采取的是稳扎稳打的战略,就好比是下军棋一样,估算着自己的子力远胜对方,就按着兵书上的,丝毫不愿冒任何风险。其败,就是过于纸上谈兵的结果,细数袁绍发动的几次军事行动,鲜有胜迹,而曹操,则用兵灵活,计谋百出。
其实,纸上谈兵类型的还有很多,古今中外都有,特别是近代历史,只是有些忌惮,不好说而已。当然,历史老是记载头部英雄,有些需要拨冗细寻,才可以一窥真相,也是难以例举的重要原因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理论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的成果,但理论本身并不能决定最终结果。
上一篇:老婆和我离婚时哭着让我和她离婚,难道外面有人吗?还是有苦衷,这样子可以挽回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