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产品面临的问题,为什么会卖不出去?
农产品,农民,滞销农产品面临的问题,为什么会卖不出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农产品卖不出去呢?
1、农产品自身的原因
农产品的周期性一般比较固定。在收获的季节会集中上市,瓜果蔬菜等不易贮存的农产品需要尽快卖出,同时农民为了回收资金以便于再生产,加上流通紧张的问题,大量的供应会压低价格,造成“卖难”。
2、短暂性的供大于求
今年很多地方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丰产说明是气候条件比较有利,基本没经历什么自然灾害。按说这是个好事,可是在一个较为固定的时间段,比如5年内,人口的数量是不会有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相对固定。所以当某个农产品的产量大于需求,也就是说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增产幅度,就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现状。
3、农产品种植的盲目跟风
农民生产的盲目跟风种植,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当某一种农产品出现赚钱效应的时候,大家就会一哄而上种植这种产品,结果就是导致这种产品的严重供过于求,从而导致价格低廉甚至卖不出去;当某种产品亏损的时候,大家又都大量减少甚至停止该种农作物的种植,结果导致该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就这样,价格暴涨暴跌,陷入一个周期性循环。
4、运输成本提高
很多农户都是在农村,交通极为不便。加上不断飙涨的燃油价格,造成蔬菜运输成本增加,还有高速公路过于密集的收费,都加大了蔬菜流通环节的成本,加剧了蔬菜滞销。另外,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规划不合理,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迂回运输、长距离运输,流通费用过大,这也是导致蔬菜生产价格与销售价格悬殊的重要原因。
5、农民对网络销售也是不懂
现在互联网的高速发达,很多淘宝村的形成,和农村淘宝都可以带动农产品很大的销量因为很多人会选择在网上购买农产品,大部分农民不懂网络销售、加上很多农村快递收费非常高一方面也对网络销售带来的很大的压力,网络的冲击对农产品也是影响很大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小侯视野,有人老说是跟风种植造成的,但我不这么认为,跟本的原因在于城乡对接,过去粮食主要是粮库收购,水果,蔬菜,菜果农自种自销,城管的出现,整合市场资源,有了固定的滩位,出现了有固定滩位的果商,菜商,他们靠提高差价赚钱,高买高卖,低买高卖,没有竟争对手,守着各自的小天地,市民吃到的都是贵的,贵就少吃点,时间长了就成习惯,而农民呢,种植量大的品种,菜商不会因产量大就多拉菜进城低价卖,无论菜多菜少,进城的菜就这些,卖不出去的农民为了使自己的菜卖出去,一个比一个要价低,菜商更聪明,等着白检,反正有城管和滩位保护,菜农不可能把菜卖给消费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我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话语权,结合我们多年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操作的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农产品为什么会卖不出去这是一个伪命题,实际的情况是,有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有的农产品却是供不应求。农产品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是家家户户的刚性需求。正常来说农产品不会有大的滞销问题的发生,但是通过各种自媒体曝光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却不少。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自媒体时代已经相对发达,但是农民缺乏专业的营销知识,渠道相对闭塞,不能准确地感知到市场变化。有时候看到别人种植某个品种的作物获取了高额回报后,盲目跟风种植。以我们口感型的草莓西红柿为例,前年我们和农户合作种植了五个棚,因为我们有固定的渠道和合理的种植方案,种出来的草莓西红柿口感因为特别好,供不应求,去年冬天棚内的出货价在8元左右。去年周边有农户看到我们种植草莓西红柿很赚钱,有几个跟风种植,但是种西红柿一直没人要。一是品种不纯;二是因为口感西红柿是在特殊的水肥管理下出来的产物,因为控水控肥(主要是有机肥),果型非常小,产量很低,而农户却依然按照普通西红柿的模式进行大水大肥的管理,导致种出来的西红柿非常酸,因为口感西红柿皮很薄,不利于长途运输,也没有商家愿意收购。三是我们的合作户都是使用熊蜂授粉的,籽粒饱满,跟风种植的农户为了提高坐果率和商品性,主要使用生长调节剂,虽然无害,但是达不到高品质果蔬的种植标准,我们也无能为力。最后有好几个大棚的西红柿基本上当次品处理了。
(2)大多数的农户 种植规模较小,即便是种的东西品质不错,但是因为规模限制,在和收购商谈价格的时候,没有 议价能力,一直处在劣势i,价格高低完全看市场和收购点,今天价格涨落全部由收菜点说了算。
(3) 我们的农产品从种植户到消费者手里一般经过这么几个环节:首先农产品成熟以后首先给当地的收菜点或者产地经纪人,产地经纪人倒手卖给另一个城市的总批发商,批发商要卖身不同的档口,档口可能再进一步销售给农贸市场或者超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的价格可能不低,但是各级批发商、零售商的为了保证自己的正常运营开支以及利润,不断压价,最终农产品的价格到农民手里的非常的低。
(4)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农户或者是地区,在政府引导下大规模种植某种作物。尤其是这些年国家的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以及农业补贴等,让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某种作物。但是因为前期没有联系好销售渠道,或者没有进一步的深加工生产线,导致了大量的农产品的挤压。如这几年的黄金蜜桃,2017年的时候寿光水果店的价格在15块钱左右,今年有些地区扩大生产后的果树开始进入胜果期,产量瞬间放大,渠道却没有大的改变,就会出现一定的滞销情况。
上一篇:针对高考高达30%复读生的现象,该怎样去评估这件事情对应届生的利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