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产品面临的问题,为什么会卖不出去?
农产品,农民,滞销农产品面临的问题,为什么会卖不出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技术落后,产品不符市场需求
农民生产相对落后,有些产品生产出来无法满足市场要求,而导致大量滞销。
三、各类外部成本的不断上升
各种费用远远高于菜本身的价钱。人工,运输,市场,房租,这些费用加起来要比菜值钱。
四、跟风种植
农民这个群体,总体来说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在选择种植品种的时候,不会作一个理性的分析,不会作市场调查,不会研判市场未来走向。总是盲目跟风,看到哪样东西赚钱就种植哪样。就好比前几年的大蒜,由于头一年的大蒜种植户赚到了钱,所以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的“跟风种植”者。跟风种植后的结果是当年的大蒜产量直线上升,使得市场供应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量。所以出现了“卖不完、卖不动”的滞销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大蒜上,像苹果、洋葱、蒜黄等都有类似情况。
五、流通不畅,保存周期短
由于流通成本高,而拉到终端消费市场又不能卖太高价格,所以农产品流通商往往采取对农民压价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所以就造成了:流通商可能收不到农产品,而农民又不肯卖的滞销局面。同时,很多农产品都难以保存很长时间,新鲜果蔬最多也就四五天的时间,在这些时间内就要快速销售出去,不然就要面临烂掉的危险。这些因素,都是农产品容易出现滞销的原因。
六、受疫情等不可抗力等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地区出现了农产品滞销“卖难”的状况。就其原因,一是疫情发生后,受企业停工、用工短缺、采收和运销不畅以及各地餐饮饭店、集体伙食单位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多地局部出现了农产品“卖难”的现象。二是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偏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农产品滞销“卖难”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
那么国家又如何帮助缓解滞销现状?
由于这次疫情的加速影响下,国家及地方政府都群策群力,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如西部经济网在新浪新闻平台发布的《党员干部爱心助农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文章。为缓解疫情造成的农产品滞销,全国多地党员干部联合电商、短视频平台,走进直播间,帮老乡带货,鲁鸿平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与专业主播不同,直播只是干部们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群众的一种工作方式。
国家农业部也发布了一则文章《河南省脱贫攻坚“马力全开”》为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省扶贫办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互联网+战疫情促销售助脱贫”、扶贫产品认定、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电商扶贫行动、“县长直播带货”等活动。
环球网的一则文章《商务部: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已明显缓解》道出了国家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除了这次疫情因素影响出台的各类政策外,国家也一直出台各类惠民政策。
一、是促进产销对接。
发挥农产品滞销信息线上收集发布平台的作用,动员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等各类流通主体与农产品滞销地区直接对接,拓宽销售渠道。
二、是拓宽销售渠道。
各大电商平台通过集中采购、直播销售、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助力农产品销售,阿里实施的“爱心助农计划”帮助农户卖掉农产品超过3万吨;京东和14个原产地达成了1万吨的滞销农产品包销合作;拼多多的“市长县长直播间”获得了订单17万份,销售农产品超过100万斤。
三、是出台扶持政策。
引导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采取减免费用、设立专区等方式扩大滞销农产品的销售,一些地区出台运输补贴、收储补贴政策,解决滞销问题。比如广西对采购砂糖橘的商户给予运费补贴,截至目前滞销的砂糖橘已经销售了500多万吨,超过了90%。
四、是畅通物流运输。
针对前期局部地区限行设卡阻滞农产品运输的情况,我们加强和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部门的横向协作,与有关地方政府直接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打通农产品的物流运输通道,促进货畅其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就是小农经济必须要承受的风险。解决办法很简单,和大企业、公司签订购销协议即可,当然了,签订了合同就有可能无法获得更多市场变化带来的收益,但是风险小。但这是突破小农经济必须经历的阶段,走向工业化时代的农民必须知道自己要放弃一些东西,才能获得更多。
我叔叔在去世前一直以种菜为主,珠三角地区夏天经常有台风,往往台风一来风刮水淹的,菜价马上上涨,这时他的地里如果尚有幸存的菜,捡起来随便都能卖个好价钱。有一年番茄不好卖,放在地里烂了也不管,做点别的挣钱事。过段时间突然紧俏起来有人收了,去地里随便捡些剩下的,也能有些收入。
所以,很多农民有那么一点地的,对于如何应对这些
自然风险是很有经验的。如果你要扩大规模,那么应对风险就不能依靠小农经济时代的经验,必须走向市场化工业化时代。
农产品的周期性比较强,且瓜果蔬菜等不易贮存需要尽快卖出,同时农民为了回收资金以便于再生产,加上流通紧张的问题,大量的供应会压低价格,造成“卖难”。 “某某农产品滞销了,大家多多购买,不买也转发出去……”或在微信朋友圈,或在网上新闻,经常会有这样的信息。事实上,农产品“价低卖难”的消息微信朋友圈及媒体转发后,经常可以收到成效。
此外,在农村,品牌意识薄弱,只是靠销售原材料式的农产品,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规划不合理,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迂回运输、长距离运输,流通费用过大,这也是导致蔬菜生产价格与销售价格悬殊的重要原因。
要积极打开农产品的销路,不能总是依靠电商帮忙解围。化解农产品滞销困局不能总依赖于媒体的呼吁、爱心的相帮,而应该在专业的农业服务团队和农民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平台,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有效去除农民跟风种植的思想,同时搭建好批发市场、超市、企业等进村采购绿色通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针对高考高达30%复读生的现象,该怎样去评估这件事情对应届生的利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