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孩子太小时你会为了迁就他而放弃你自己的原则吗?
孩子,自己的,原则当孩子太小时你会为了迁就他而放弃你自己的原则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教育孩子要坚持原则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一定要坚持原则,让孩子依循原则去约束他的行为。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原则是可以弹性调整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提前和孩子讲明原因,让他能够接受和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孩子看来,无原则这一概念。
但是父母心目中大多有原则这一个思维定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芝麻大点小事,没有什么原则一说。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原则是必须要有的。你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一定要有原则,什么事情是我们可以随性而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俩娃妈。运用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回答您的问题。
不论孩子有多小,关键问题上不能够放弃原则。但是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和理解能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规则。
何为原则性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上纲上线,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比如孩子玩心重,你让他睡觉,他非要继续玩,这种就属于非原则性的问题,没必要搞得大惊小怪、上纲上线。
只有那些关系到孩子一生的紧要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比如偷盗、打人、不尊敬长辈等等,当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原则让孩子改正。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引导规则
3岁以内的婴幼儿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2岁的幼儿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放宽一点可以将3岁也纳入进来。这个阶段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Ta的思维是“形象性"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从“道德认知"来讲是处于“前道德判断”阶段,也就是没有什么道德观念。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出现某种“侵犯行为”也是不指向任何特殊的人物的。
换言之,成人的原则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是不能够好好理解的。但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感知成人对某件事物的情绪并乐于模仿成人的行为。
举个例子来讲,三岁内的小孩对长辈不礼貌,比如大声顶嘴,打人。家长要这样做:
1、沉下脸,严肃正式地说:“这样做不可以,要跟爷爷奶奶说对不起。"
2、带着孩子走到爷爷奶奶面前,家长先示范长辈敬礼和说话,然后让孩子照样子做一遍。
3~6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前运算思维阶段″。也就是说孩子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事物可以进行思考。这是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或者原则呢?
还有上面不尊敬长辈为事例。我们可以通过这五个步骤。
1、让孩子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家长问孩子:“针对刚才的不礼貌行为,你觉得现在应该去跟爷爷奶奶说什么?"
2、让孩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思考三到五分钟,让孩子冷静下来,然后自我反省。
3、孩子通过思考得出答案是应该主动去道歉后,让孩子拿出实际行动。
4、爷爷奶奶正式地给予回应。比如,可以说:“我们接受你的道歉,相信你以后会做得很好。"
5、家长在一旁也要做示范和强化。可以这样对爷爷奶奶讲:“爸爸妈妈肯原谅孩子,相信Ta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通过这五个步骤,整个事件才有一个明确和完整的教养过程,不打不骂孩子也能够对这个事件建立起原则意识。
其它的原则性事件都可以参照上面的方法执行,慢慢的,孩子就有路可循,不会随意违反原则了。
俩娃妈码字不易,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点赞,收藏,分享和留言都是对我的鼓励!
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的教书匠和班主任,现在的俩娃妈,多平台原创作者。不喜鸡汤,不崇尚权威,秉承逗比的精神,努力用实践检验理论,聚焦于“家长力”的真正增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不用纠结。孩子很小时,可以更多的满足他探索、行动的需要。同样,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中,你也需要与孩子一起形成你们间的原则和习惯。
01、为什么呢?
林文采的《心理营养》里讲到了五大心理营养,分别是:
无条件的接纳;
此时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
安全感;
肯定、赞美、认同;
学习、认知、模范。
第一个:无条件的接纳,是在孩子0到3个月时,不管孩子怎么样,都要给予爱与支持。
实际上,在实际的运用和指导学员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一条是最为父母所误解,也往往无法做到的。就像题主所说的,迁就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时间上,对于孩子的无条件接纳,也并非0到3个月,而是贯穿孩子教育的始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