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叉手礼比其它剧作的作揖礼更具特色,但是本剧的叉手礼是否正确?
右手,长安,左手《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叉手礼比其它剧作的作揖礼更具特色,但是本剧的叉手礼是否正确?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叉手礼比其它剧作的作揖礼更具特色,但是本剧的叉手礼是否正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了几集,写下感受!道具服装动作文化背景研究……炸裂,这剧不火,说不过去吧!一部这样的古装戏,胜过很多宫斗辫子戏。
再说说叉手礼,出现于西晋后流行于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叉手礼,被大量运用到这部剧里。(好像在其他剧里没怎么看到过)
对于礼仪细节的凸显确实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点睛之笔,至少这叉手礼是非常洗脑了。
叉手礼,唐宋时期较为盛行的礼仪!
在之前的古装剧,很少见到叉手礼的形式,大部分还是中规中矩的抱拳和抱拳禀手,会让对历史了解不充分的人以为这就是唯一的见面礼仪了。通过《长安十二时辰》,才知道唐宋时期原来还盛行叉手礼。叉手礼的动作是这样的,左手抱于右手的大拇指,左手的小指冲着自己的手肘,右手四指皆直,大拇指上翘。这样的动作其实需要多多练习才能掌握,同属于中华文化民族礼仪,应该被更多的人知道。
而所谓沉迷道法的李必又以拱手礼表达了道家的礼仪文化。(图4)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中。这部剧能大热,不仅仅是编剧是大咖马伯庸引人关注,也不仅仅是演员阵容强大夺人眼球。它的道具与细节把控到位,还让一众历史迷大呼过瘾。
人们对于该剧中的叉手礼十分感兴趣,它似乎与往常历史剧目中的长揖、跪拜等礼节略有不同。
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会常用叉手礼?这是个什么礼节?
原本叉手礼出现于西晋,流行于唐、五代、辽、金、宋、金、元、明时期。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
从这个解释来看,以唐为背景的《长安十二时辰》剧中人常用叉手礼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因为这种礼节是我国古代平常生活水平打招呼的礼仪,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回话时,常加上这种礼节。
关于叉手礼,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在晚唐赵逸公墓的壁画中,也发现了叉手礼的痕迹。有学者认为,在唐代时,叉手礼已经非常普及,妇孺皆知。估计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握手礼那般普遍了。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叉手礼是否正确?
宋人所著《事林广记》中载:
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前文说过,叉手法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回话时,常加上这种礼节,那么,剧中使用这种叉手礼的方式和场景都不是正确的呢?我们来看下部分截图。
从以上截图可知,《长安十二时辰》的叉手礼,无论是使用环境还是使用方法,都是合乎规范的。从这些细节地方似可看出,此剧大有看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安十二时辰》始播,就已引发了热议,不仅仅因为它是讲史大师马伯庸先生的作品,更因为它涉及到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美食、礼仪等等,让一众追剧爱好者及文史爱好者,又找到了很多可以深挖的题材,大约这部剧最大的看点就是可以挖“宝”。
叉手礼就是其中一大特色,它跟以前常见的作揖、躹躬、跪拜并不相同,自然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这是否符合史实呢?
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记载:
“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手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胸二三寸许,方为叉手礼也。”
这是叉手礼的正确姿势。
(唐宋壁画中施叉手礼的人像)
叉手礼出现于西晋,流行于唐、五代、辽、宋、金、元、明代,是古代日常打招呼的一种方式,无论男女都可以使用,一般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礼,并且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晚辈向长辈、下属向上级回话的时候。
这是叉手礼的起源和使用场合。
四川南宋墓葬群的石刻画像则为叉手礼提供了实证,据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屈婷、冯东东《叉手礼新考证》中所说,这些石刻头像均为男侍,他们头挽高髻,低眉垂目,表示恭敬,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正好符合陈元靓记述的叉手礼。
这是叉手礼的实物考证。
既然这是古代一种常用礼仪,作为史学大家的马伯庸,当然会尊重史实,他小说的背景为唐代,那使用叉手礼自然也是符合当时的现实了。第一章开篇他就写道:“崔六郎叉手致谢......”可见,马老师是个注重细节的人。
又可见,电视剧是比较尊重原创的,这也是值得期待的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部《长安十二时辰》高度还原了唐朝时期的盛景,就叉手礼来说,也是当时普遍的礼仪。导演说,他想做的,不是还原唐朝,而是还原唐朝的一天。
从服装、出行、礼节、建筑、甚至是长安的街道,都是有所考究的。可想当时在运作时是多少个人、工作室的辛勤筹备,每个细节都打造的如此细致,力求在不经意间展示真实的大唐。
上一篇:有什么厂工资待遇还可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