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同是挟天子而令诸侯,为何董卓和曹操给人的观感不一样?
天子,他的,汉献帝同是挟天子而令诸侯,为何董卓和曹操给人的观感不一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但凡有人才出现的时候,他都会礼贤下士地邀请他来到自己帐下。比如说当年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前来投靠,曹操那是光着脚跑出来迎接。关羽投靠曹操以后,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还给关羽拜将封侯。
这些都是曹操爱才惜才的体现,这些人才当然对曹操印象好咯。而董卓一辈子没见他怎么招揽过人才,唯一招揽来的吕布,到最后还因为他处理不好关系,最后成为反杀自己的那个人。
总结:董卓哪方面都比不上曹操,两个人的感觉自然不同。
董卓除了挟天子以外,还擅自废立天子,这件事是汉朝那些老臣们所不能容忍的。而曹操对天子却十分好,一辈子也没有篡位。曹操实在是太聪明,文韬武略无所不能,算是当时的一位全才。而董卓除了鲁莽和军阀形象外,什么都没有,然是不受人待见。曹操最终的成绩是非常好的,一统整个大北方,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一方,而董卓除了长安城以外,他对天下没有任何控制权,只是一个普通的军阀而已。曹操对人才十分看重,为了成就大业,广纳天下英才,而董卓除了招揽了一个吕布,什么人才都没有招揽,高低立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生活问道。
窥一斑而见全豹。同一件事中两个人不同的处理方法是两个人从情商到智商的全方位的比较。这种比较,往往有一个转折点,也就是常说的物极必反。
董卓的大半生都是在世之枭雄的杰出才能中度过,少年时更是白马轻裘、快意恩仇。但是一切都从少帝与献帝的废立发生了转变。
董卓进入长安时,刚刚继位的汉少帝刘辩同陈留王刘协被十常侍余孽挟持,危在旦夕。在关键时刻是董卓挺身相救,可以说,董卓此举不啻于救天之功。如果董卓按部就班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也是汉朝势微的必然结果。
但是董卓董卓长期远离中央政府,同时也远离汉朝统治集团的文化中心。他的理念中看不惯懦弱无能的小皇帝刘辩,而更看好临危不惧的刘协。
这一点很让人怀疑董卓为什么要这么做?既然要把持朝政,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其实更符合他的利益。所以说,董卓的废立只是一块探路石,是在试探政治集团的反应,为他的篡立做准备。
他的行为直接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底线,他的做法直接将他由中兴鼎立功臣打烙印为“人民公敌”。
我们再来看看曹操。
曹操同样是救汉献帝刘协于危难中,而刘协所处环境比当初少帝刘辩还要危急。
少帝刘辩逢难之际,朝廷是宦官与统治阶级的对抗,而到了献帝刘协这里,已经是天下纷争的军阀势力间的武装对抗。这时,但凡一个头脑发热的人都可以置献帝与死地。
可以说汉朝实际上已经亡了。献帝仅仅是因为还具有道德绑架的价值而存在。
尽管如此,曹操依旧依靠自己的睿智将汉献帝刘协重新推到至高无上的那个位置。
即便是名义上的,也是朝代更迭所必须要有的一个过程。
“欲速则不达”,曹操深谙此道。
经过了曹操十几二十年的潜移默化的理念灌输和朝廷老臣的不断消逝,汉朝已经消失在所有人的头脑中的时候,曹魏也顺理成章的建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董卓冒天下大不韪,废旧立新,并任意杀害大臣,放纵亲信侵扰百姓,搞得人心思汉。
189年5月,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主持大权,遂后十常侍为了自保,刺杀大将军何进,中常侍张让劫持小皇帝刘辨出城,到达北邙山时,董卓率领大军救驾成功,迎接小皇帝回洛阳,遂后董卓掌权。
此时,是189年的8月,汉灵帝刚死3个月,虽然184年的黄巾起义对汉政权一沉重的打击,但是,各方刺史太守仍“人心向汉”,没有一个敢起来与朝廷分庭抗礼的。但是,此时的董卓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毒杀何太后,废小皇帝刘辨,立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刘协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献帝。从此,董卓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政生活,他权倾朝野,号称“尚父”。
陈志《董卓传》:(董)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
董卓在这一时期,不论是私生活还是政治生涯都是违背了汉朝的正统思想的。他任意杀害朝中大臣,放纵亲信及士兵侵扰百姓,强奸妇女,搞得人人怨恨,人心思汉。
范书《董卓列传》:时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董)卓乃使人诬卫尉张温与袁术交通,遂笞温于市,杀之,以塞天变。
在这一时期,他的作为非常像西汉末年的王莽,而并不像被汉武帝授予“周公背子图”的霍光,霍光辅佐汉昭帝被后世传为佳话,他废海昏侯刘贺也是出于刘贺自身不能肩负大任,才行“废立”之举的,而少帝刘辨以及何太后都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董卓就“力排众议”先废掉了少帝刘辨,后又迁都长安,这一“谋逆”而非“匡正”的举动,使天下各路兵马,共计18路诸侯,联合推举盟主共讨董卓。
第二,曹操在196年迎接汉献帝时,已天下大乱,人心思乱。
196年8月,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此时,各方诸侯早已各自为政,正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正因为此,所以袁绍根本没把迎接汉献帝当回事。同时,195年汉献帝特意下诏书,要求徐州的吕布迎接自己,但是吕布却以缺兵少粮为借口回绝了。此时,汉献帝的情况非常尴尬,走到哪里都没人理会。这跟董卓乱政时期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的皇帝,那是天下之主,“一声号令,谁敢不从?”,而现在的皇帝,则成了没人要的主了。
同时,曹操自身水平远高于董卓,曹操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而董卓多信任亲信,排挤外姓,用法严厉,乱杀大臣。
综上所述,大环境下,各方诸侯从“人心思汉”变成了“人心思乱”;小的方面,董卓刚愎自用,不得人心,曹操则雄才大略,唯才是举。所以,两人一暴一杰,给人观感当然不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