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一个叛逆期的孩子,大家有什么好的教育方式方法分享?
孩子,叛逆,父母对一个叛逆期的孩子,大家有什么好的教育方式方法分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 父母要调整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孩子长大成人了,父母不能把他当作孩子来看,父母要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与他平等地沟通,换位思考,反思自己,要相信孩子,对孩子要放手,让他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2. 多夸奖和鼓励孩子,多给孩子自由和空间,不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对孩子多作正面的评价,少批评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父母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孩子面前过于哆嗦,不要打骂孩子。
3.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还不成熟,不要让他与不务正业的孩子交往,多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多关心孩子,而不是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对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父母要给予帮助并和孩子一起去实现,从而取得孩子的信任。
各位父母朋友们如果在家庭教育中遇到问题,可以关注我,侯妈每天给大家分享亲子教育方面的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叛逆期,确切说应该是青春期,这时候孩子身体变化导致心理变化,由以前的仰视父母,依靠父母到现在平视父母,寻求独立。所以应该要摒弃小时候对孩子的唠叨,学会闭嘴,不多干涉。多关注孩子的朋友圈,和什么样的学生交朋友。适当关注,但不放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一般人的叛逆期不是只有一次,例如三岁,九岁,青春期等都有叛逆期。
另外,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小时候从没叛逆过,可能结婚后当了爸爸后,开始叛逆(我同学的老公就是如此)
第三,面对叛逆期,应该帮助其顺利过度,宜疏导,不宜硬碰堵截。例如,幼儿园的叛逆期,只需要妈妈温柔地看着,或者疯狂地一起做游戏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他不能太硬了,多赞扬加鼓励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教育理论揭示的叛逆期概念,从教育和社会实践意义上讲,叛逆期的确是存在的,且会在儿童和青年时期集中表现。究其原因,可能是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长的客观反映,它是复杂的因素促成的,可以说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不过处于此症候的当事人,可能不仅仅生活习性的突变,也不仅仅是对家人教育的抵触反抗,甚至表现在学校、社会团体、组织内的生存方式、言行举止的变化,从正面意义上讲是其成长的陪伴、磨练,从负面意义上,不能及时的斧正、释怀,可能就此会在社会生活中拧着干,完全改变之前的习性,成为另外表现行为的人。所以,对叛逆期要理性接受它、正确引导处理,用平常心看待成长期对象的行为。其次,要科学追溯作为家长、组织管理的过去,总结出一些诸如严诃、放纵、冷默的既往史,因为叛逆与这些可能存在着因果关系,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处理存在叛逆期不良行为,的确需要反思。再次,必须投入更多的关怀、精力去关注处于叛逆期的对象!有时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让你发现更多的蛛丝蚂迹,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教和更好地与叛逆期的对象相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的叛逆期应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依赖畏惧向独立自主跨越的一个转折期,出现了孩子渴望个体独立与父母不放手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产生应在父母,此期间父母应尊重孩子,与孩子心对心地交流,让他们知道是非对错的判定标准,适时放手,让孩子尝试去做,去体验成功或失败,然后,和孩子一起认真地总结,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的叛逆心理而发愁,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期恰逢母亲的更年期,这个时期的母亲往往变得多疑、心烦意乱、好发脾气,而孩子则非常叛逆,于是母子之间开始战事不断。母亲很痛苦,但又不知该怎样处理此事…… 类似的事情在很多家庭都有发生,而发生的对象除了母子之间外还有父子之问,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随着晚婚晚育观念的普及,父母进入更年期时孩子大多也处在动荡的青春期,“两期”如何相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 打骂不行,放任不得,半大孩子真难管,在许多家长无奈于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同时,孩子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叛逆,是被逼出来的。其实,他们自己在生活中也很矛盾。”孩子心里最渴望父母能与他们平等相处,“在父母眼里,他们永远都是正确的,我从来就没有对过”。 叛逆期的家庭教育不是一门简的学问,敏感、复杂,需要认真对待。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是令家长头疼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心理学把它称为疾风暴雨时期,孩子的情绪波动会非常大。这个时期,青少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心理变化,就是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高涨。 这时孩子有一种强烈的,想要成为成年人的欲望,有一些内在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极其强烈的。由于他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摆在那里,他又没有办法成为成人,具有半独立性、又具有半依赖性,所以学生会出现强烈逆反的心理。家长不要觉得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变化这样,原来他很好,心里会有一种惊慌和害怕。当家长有了这种担心、恐惧和害怕的时候,这种心理状态会带到他和孩子的交往中。 第一,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看到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第二,如何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去沟通。孩子们通常把自己的东西锁起来,有一些心里话也不和你说,甚至和你有强烈的情感上的冲突。当孩子有强烈的情感反应出现的时候,家长要去听,不要去讲道理,这是一种没有效果的做法,已经被无数人证明了。我们要倾听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不是因为孩子渴望成为成人、渴望独立,我们没有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 第三,因为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我们要给予他们相应的信任。孩子们常常说,我爸爸、妈妈不信任我、不理解我。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做,接纳他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处于半成人期、儿童化的状态,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曾经有一位父亲和我说,他的孩子上高一,这个小孩经常旷课,一段时间妈妈经常生病,他爸爸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说妈妈病了,你到医院看看她吧。孩子有时会去看望他妈妈,有时不去看望。有一次妈妈病情加重,他赶到医院看妈妈,然后问爸爸,说你怎么不及时告诉我,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父亲本来想说:我给你打电话你从来都没有回来过。但父亲忍住了,说,我以为你知道妈妈的病情,你会回来的。孩子什么话都不再说了,在妈妈住院期间一直陪着妈妈、照顾妈妈。所以,这时家长对孩子的信任、接纳,对孩子做得不够好的方面给予他们宽容,这是非常重要的,满足他们内在的需要,成为“独立人”的需要,满足他们被信任、认可的需要。 青少年要怎么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绪呢? 除了青少年特定的心理年龄之外,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看待情绪。情绪是心理健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中,你的心理是否健康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你是否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是今天中小学生甚至很多成人需要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怎么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第一,认识情绪。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我们往往觉得积极情绪是好的,消极情绪是不好的。什么是消极的情绪,比如愤怒、生气、悲伤、恐惧。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你不可以愤怒,不允许生气,很多家庭有这样的家庭规条,孩子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想法:生气是不好的。当我生气时怎么办呢? 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愤怒压下去了,但在人的潜意识里还存在。当我一次、两次、多次压抑愤怒的时候,它会累计到一定的程度。压抑到一定程度,我没有办法再压抑,有一天就会爆发出来,这时是巨大的爆发。另外一种是逃避压力。在消极情绪背后其实是有积极的意义,每个人都会出现消极情绪,当我们看待这些消极情绪的时候,不能“一刀切”。 我举一个例子,一位妈妈的孩子两岁多,比较常见的方式是拿自己的头去撞墙,甚至撞出血来。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背后是什么呢?两岁多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有时妈妈让她去刷牙,她不去,妈妈就强迫她去。妈妈说你要把玩具收起来,我们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愿意,玩得正高兴。当她有不开心、负面的情绪出来,小孩子不知道怎么化解,而她又想表达她心中的不满。她最后就运用头撞墙的方式表达我内心中的生气、不满和愤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当孩子生气、愤怒的时候,父母告诉他你允许有这种愤怒的情绪,你告诉妈妈为什么会愤怒。我们从认识情绪变到第二个方面:接纳情绪。 接纳承认我们的孩子有一些负面情绪的存在,而不是告诉他你不允许有负面情绪。我们看到了你的负面情绪,允许你有负面情绪,让我们一起看看你为什么这么生气,怎么接纳这些情绪。在和孩子交谈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学习,我有了愤怒情绪时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达、宣泄,而不是自己一味“摸索”。 第三个方面:转化情绪。当我出现了负面情绪时,可以通过放松、想象、改变认知的方式,去调整、转化我的情绪,使消极情绪逐渐变成积极情绪。如果一时调整不到积极情绪,比如我今天还是非常焦虑,没有关系,它提醒我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就让它存在着,没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担心的是,我很焦虑、我怎么办?当我越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可能就越焦虑。相反地,焦虑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允许它存在,它可能是我的朋友。当我们换成这样一种方式去看待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负面情绪对我们产生的消极影响反而会减少很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