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周易》是怎么产生的?
周易,易经,伏羲《周易》是怎么产生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周天,后天八卦的应用能适应身边的万事万物,通用性极强。
3.周而复始,易讲万事万物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动之中,周而复始即代表不断变化。
个人认为以上观点是《周易》的由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通常所谓《周易》,其实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叫《易经》,另一部分叫《易传》。
这里的这个“传”字,不念传达的传,要念传记的传。
一个《易经》,一个《易传》,合起来,统称《周易》。
那有人说:“《易传》不能算,《周易》就是《易经》。”
这说法当然也有道理。可惜后世读《周易》,很少有不读《易传》的,还是搁在一起说吧!
那么,《周易》为什么既有“经”又有“传”?
这就要搞清楚什么叫“经”,什么叫“传”。
2
“经”字何解?
经者,常也。
经,就是“总这样”,叫“经常”;也是“不会变”,叫“恒常”。
可见所谓“经”,就是永恒真理,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恒久之至道”。
既然是永恒真理,那就颠扑不破,也就字字珠玑句句有理,刘勰称之为“不刊之鸿教”。
这话直译过来,就是“一个字都动不得的伟大教导”,也就是绝对真理。
这些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写成书,就叫“经”。或者说,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这是我们古人的观点。
那么中国古代的“经”有哪些?
儒家认为有六部,号称“六经”。其中一部已经失传了,剩下“五经”。
易经的起源
其实,华夏民族的始祖和先贤们,在上古时期,就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大量的经验总结,掌握了天地日月运行的规律、季节与节气以及其后变化的规律,早早地就进入了农耕文明。
而农耕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天时,按照天地节气的周期交替变化来进行农业生产,按时播种、按时收获,这样才能有好的收成,来养育华夏族群,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壮大。
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圣贤们掌握了天地运行、节气变化之道,掌握了天地运行之数,以天文定人文、以天数定时运之数,这就是《易经》的起源。《易经》就是通过观测天文,来确立历法,对农业生产进行观象授时的天文历法典籍。
可能是《易经》产生的年代过于久远,它内部所传承的天道天数,随着后世文明的衰落,已经无人能准确解读;也可能是随着天地运行的变化,华夏先民们后来采用了别的历书来指导农业生产,渐渐不用易经作为指导。
自周以降,尤其是孔子从儒家人文角度解读《周易》,做《系辞》之后,易经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有的应用。后世对易经从读不懂、不会用,走向了滥读滥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经,就是宇宙变化规律的经典理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不同的时客期限变化,宇宙天体的运动轨迹和位置都在不断变化着,由此产生、发展和总结出来的易经理论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
直线是静止的,直线受阴阳相反两个力的作用就变成了运动的弦线,弦线失去这两个力的作用就变成静止直线!弦线再产生旋转位移就变成球体!所有天体的产生、发展、灭亡都遵循这一原理!这是一部真正的、活的易经!
数千万年传承至今的几部易经理论,均是宇宙天体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就地球而言,生成静止期是一种简单的易经体系,逐步变成圆球状时期是伏羲先天、文王后天易经,到地球变成扁圆乃至直线时期,出现的易经都不一样。否则,理论推测与实际验证就不吻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这个字的原型出自蜥蜴,因为蜥蜴爬行的动作不是直行而是S型往前爬,这非常符合太阳一年中循环往复还南北往来的运动方式,南北往来指南北回归线。
其实《易》是天文历法的观察总结,并不是为了占卜,它只是为了计时而发明的“万年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鄙人才疏学浅,学力有限,诚望大雅君子以指正。
《周易》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大约形成于西周初年,是古人的占筮记录,也是一种伟大文明的智慧源泉,又成为体系完备的哲理经典——时至今日也是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
《周易》的深邃不仅仅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中华精神世界,他也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
《周易》是洁净精微的学说。中国传统文化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囊括历法、艺术、文学、中医、数学、体育?军事、建筑等。他还是我们历代思哲智者进德修业和安身立命的修身处世宝典,融汇知识、信仰、实践于一体。
《周易》本身蕴藏的就是宇宙乾坤、太极世界、阴阳变化……理解自然宇宙,生生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之事,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亢龙有悔,物极必反,慧极必伤……认识人生社会,谦受益,满招损,终日乾乾,革故鼎新。
上一篇:小说作品里,哪些情节会让你大呼可惜?甚至成为你挥之不去的阴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