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业农村部:农村消费第二支出是礼金,因婚致贫不是个别现象,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农村,彩礼,礼金农业农村部:农村消费第二支出是礼金,因婚致贫不是个别现象,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农村人结婚也就开支越来越太了
结婚确实是把农村人逼进了贫困的境地。但是能不能把他们评为贫困户呢?也不能,因为他们名下有楼房,有小车。
农村这种结婚的不良风气,如果不改变的话,确实影响农村的正常发展,也造成极大的浪费。但要改变这个风气,确实也要下一番功夫。我认为政府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都应当积极引导农民改变思想,订立乡规民约,让大多数群众约束少数人的不良行为,才能逐渐改变这种不良风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农村消费第二支出是礼金,因婚致贫不是个别现象,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小焦来回答!
首先明确一点,礼金消费占农民第二支出,因婚致贫普遍,相信很多人都认为不是好事情。
6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农村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等问题召开了记者会。会上有领导就提出现在人情礼金占到了农民消费支出的第二位,天价彩礼也导致很多农村家庭“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碍于农村的人情关系和很多大龄男青年“无妻可娶”的窘境,很多农民又不得不放下面子妥协。可以说,这些社会问题已经压倒了很多农民。
我们先来讲讲礼金成为农村消费第二支出这个问题。
在经济学上有个规律叫作“恩格尔系数”,讲的就是居民消费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情况。如果一户家庭收入越少,那么家庭中用于食物消费的占比就会比较高,而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中食物消费的占比就会降低。这个规律应用到一个国家,如果这个国家越穷,那么人民消费支出用于实物消费的占比就会比较高,反之,食物消费占比就会比较低。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规律,我们国家的农民的食物支出毫无疑问居家庭支出第一位,所以我们国家的农民普遍收入低,这一点是全社会的共识。
说实话,一个农村家庭所有的支出如果只为了食物方面打转转,其实是没有多余的钱来支配给其他消费的,所以人情礼金占支出的比例不断攀升就意味着农民需要节省出更多的钱来满足人情消费,这势必会对农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小焦之前在网上也看到很多网友吐槽现在农村宴席太多,送礼金简直就成了自己的噩梦。
我们再来看看因婚致贫这个现象。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尤其是农村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很多农村长辈在农村受了一辈子苦,就希望自己的儿女能生活得好一些。再加上某些父母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在嫁女儿的时候,很多女方父母要求彩礼,演变到现在成了“天价彩礼”。除此之外,房子车子也逐渐在往结婚标配的方向走,没房没车的女方看都不会看你一眼。说实话,儿子结婚确实让很多农村男方父母一夜愁白了头。
我们再来看看出现这几个问题的原因。
中国由来已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很多糟粕,其中就包括“面子文化”。不管干什么都要把表面功夫做足,因为这样别人看到才会觉得自己厉害,自己脸上才有光彩。
先说说送礼金,一方面是主家的面子,礼金越高越说明主家人缘好,受人待见;另一方面是送礼者的面子,人家请了你,不去就害怕抹了面子,以后不好来往,纵然自己没钱也要硬着头皮去送礼。
再来说说天价彩礼,虽然也有想通过彩礼大发横财的人,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为了面子。基本上都是和别人家比,别人家的女儿结婚时有多少彩礼,我女儿一定要比他们高才能体现我们嫁女儿值钱,我们脸上才有面子!所以,很多嫁女儿的是铆足了劲儿要彩礼。
可以说,“面子文化”能成事,但也害了不少人。
个人认为,破除礼金消费和因婚致贫的根源还在破除传统封建思想,要把不理智的“面子文化”纠正成理智的“实用主义”,要让农民意识到,面子终究是面子,日子还是要自己过的,里子远远比面子重要很多,只有这样,过度的礼金消费和天价彩礼才有可能遏制住!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婚至贫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現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暴露了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脆弱和不堪。
对于农民的一些所做所为,头条经常出现批评指责的声音。暂不论这些声音对错与否,就农村娶媳妇而言;如果不给女方相应的彩礼,如果不答应女方要求的各种条件,这婚还能结得成吗?近年来都在大呼男多女少,未来中国将有三千多万光棍,实际上现在就已经显现了。农村光棍在增加,都知道这种现象都是因为农村艰苦,经济困难落后造成的。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一旦儿子搞上对象,老人们会不顾一切的成全婚事,即使负债累累也在所不惜。
都在指责农民如何如何,城市人不结婚吗?不要彩礼不要车不要房吗?大酒店里举行婚礼不如农村的排场吗?实际上城市人的婚事处处要比农村高大上。农村不是世外桃园,年青一代都在追求时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效仿城市的时尚生活。
从“因婚至贫不是个别现象\",可以看出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普遍存在。如果工农城乡没有差别或差别很小,一些人还会戴有色眼镜看待农民吗?农民娶媳妇还会这么难吗?所以,如果继续偏重发展工业和城市,面对农业和农村的窘境而不去加以改变,却热衷于横加指责农民因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些行为,其后果那可就省事多了,因为未来三千多万光棍大军,将毫无悬念的主要在农村产生,他们娶不上媳妇也就避免“因婚至贫”了。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上一篇:7月份想经历一场长时间难忘的背包旅行,除了川藏线,国内还有哪些风景值得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