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盛唐弱宋”的宋朝真的源于杯酒释兵权吗?
宋朝,唐朝,盛唐“盛唐弱宋”的宋朝真的源于杯酒释兵权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说的弱宋,主要是指宋朝军事方面以及对外战争方面的弱,因为屈辱,才有了弱宋的说法。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也被视为宽和的典范,弱宋的弱不是源于杯酒释兵权,而是源于杯酒释兵权后的改革。
一、强干弱枝的地方政策
为削弱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宋太祖把节度使驻地以外兼领的州郡—支郡直直接划分给京师管理。同时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县等地方官。三年一更换,直接对中央负责,向朝廷奏事,同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利用通判与知州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一州之权不致为知州把持,防止偏离中央政府的统治轨道。
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这样使得地方毫无财权,事事都要申请。
宋太祖下令各州长官把藩镇所辖军队中骁勇的人,都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又选强壮的士卒定为\"模范兵\"送到各路。召募符合\"模范兵\"标准的人加以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当禁军。这样中央禁军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编成厢军,只供杂役,地方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
地方职权不分,一把手与二把手攻讦严重,行政效率低下,无财无兵,一遇到战事,地方军队战斗力极差,很快就败亡。
二、军事政治体制改革
宋太祖设与五代时期不同的枢密院制度。枢密院称”西府“,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不能直接掌握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
宋初开始实行兵将分离政策,无论驻屯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
宋太祖侧重削弱宰相权力。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仅限于民政了。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们的政事堂\"对掌大政\"号为东西二府。
宋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费\"与日俱增,成为了宋灭亡的根本原因。
庞大的军僚机构把宋朝大半的收入都吃掉了,宋朝的军队是终身制的,就是你当了兵,就一辈子都是兵,活到六十岁还是一个兵,国家还得用军费养着。这样宋朝的军队越来越多,战斗力却越来越低。
宋朝文人地位高,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当官。没有那么多官,朝廷就增设官名,一个人多的事,现在两个人做,甚至三个人做。这样官也就多了,官多了,就会互相推诿,政令不一,同时庞大的官员系统需要国家来养活,所以这又是一个钱的问题。
文官统兵毫无经验,将领统兵却不知兵,地方没钱兵又衰,国库大部分都去养官员,军费经常难到军队手里,上级的命令申请程序繁杂,作战的时候还要受监军掣肘,如此,军队战斗力怎么可能不弱。
所以,弱宋的弱并不是源于杯酒释兵权,相反杯酒释兵权对加强中央集权有很大的正面作用,造成弱宋局面的是杯酒释兵权后进行的中央与地方政治军事的改革,为宋朝灭亡埋下了种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信很多人都和题主一样,印象里总是感觉‘唐强宋弱’,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宋朝并不弱。为什么大家觉得宋朝比唐朝弱那,我认为可能跟以下几点有关:
1.宋朝领土面积不如唐朝大
从领土面积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唐朝面积比宋朝大的多,唐朝面积鼎盛时期高达一千两百多万平方米,而且还是处于有限行政管辖之下的面积;到了宋朝面积有多大呢,最大时还不到三百万平方公里,比唐朝时缩水了四分之三。唐朝更强这不是很明显吗,但是不要忘了,国家的强与弱是不能单单根据面积来确定的。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一战、二战的时候,领土面积不大的德国不是照样打的周边领土大国毫无招架之力吗?所以说国家的强弱绝不是面积大小决定的,而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的。
2.军事上
以前看过关于唐朝、宋朝对外战争结果的统计,发现唐朝对外战争胜和负几乎是一样多,而‘弱宋’对外战争的战胜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所以说从军事上来说宋朝并不弱。为什么总觉得唐朝在军事上更强那,是因为唐朝和宋朝的对外战争的形式不一样,唐朝的对外战争是以进攻为主,即使战败对国土影响不大,而宋朝主要是防御战,失败之后就是丧失既有国土。这是因为宋朝领兵的将领多是文官,例如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就层担任保家卫国对他们来说是历史使命,进攻敌对国家就是侵略,这对他们来说是不齿的行为。要是因为防守固有领土而不去不对外侵略就说一个国家弱小,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说太不公平了。
3.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宋朝对外年年进贡
唐太宗因为多样宽松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而宋朝即使对辽作战胜利,依然是对辽称臣,每年还要进攻大量的岁币,即使西夏最终对宋称臣,宋朝还要给西夏大量的补贴。看似唐朝更加强大,但是唐朝的宽松民族政策过了没多长时间,就导致边境的少数民族大量叛变,结果导致贞观末年战争四起;而在宋朝纳贡的方针下,辽和西夏跟宋朝的关系一直在和平的维持着。两种政策哪个更好那,看一下明朝就知道了,明朝在不和亲、不纳贡的政策下,明朝四出征战,很快耗空了明朝的国库,导致明朝后期国土面积锐减。所以说适当的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比动辄耗费巨大的战争更容易达到目的,这样看来宋朝似乎更高明一些。
所以说在大家印象中的‘唐强宋弱’里,如果仔细分析其中的因由,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所以我们在以后分析历史的时候,如果能辩证的看待问题,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新铁男出装符文推荐一下可以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