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暗恋·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剧还有未来吗?
青春,淮南,暗恋《暗恋·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剧还有未来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男女主比较跳戏,不符合我心里的男女主形象,男二的演技杠杠的,但是男二形象也不符合小说里的样子,三部曲这最后一步算是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6年开始,国产青春剧突然开始出现一股清流。2016年《最好的我们》,2017年《你好,旧时光》,2018年《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以及《忽而今夏》《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等风格清新、剧情简单的校园青春剧,突然开始流量口碑双丰收。这种平平淡淡、还原本真的青春故事不仅击中年轻人的小心思,还先后推出刘昊然、胡一天等流量小生,“小清新青春剧”似乎成了百试不爽的收视灵药。
当打着同样旗号的《橘生淮南》上线,观众们似乎看到了相似模式的故事和人设,同样是高个子学霸男主角与羞涩女主角之间的青春悸动,同样是少女心事和暖心互动的情节。更因为与《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出自同一作者八月长安笔下,三部剧作连男主角的成绩设定都很接近,“学习成绩全校前三名”。男女主角的相遇也是种种套路,总结起来就是“命中注定遇到你”,各种擦肩而过就是为了营造遗憾,而相遇则充满了戏剧性。《橘生淮南》里,男女主角的相遇是男主角盛淮南在拒绝别的女生表白,而女主角洛枳正好戴着公仔头套路过,男主角摘下女主角头套后就对她一见钟情。这类青春剧的另一种套路就是充满了各种细节,对于青春期恋情采取了事无巨细的描绘。这种对细节的关照在最初小清新网剧出现时还能打动观众,与平时多见的爱情剧有所区别,但一旦重复就让人索然无味。
小清新校园剧吸引观众的一大利器,还在于演员的个人魅力与角色人设的匹配度。然而,《橘生淮南》却一反常规,在演员选角上体现出某种“意外”。不管是当初《最好的我们》中的刘昊然和谭松韵,还是《你好,旧时光》里的张新成和李兰迪,在演员个人魅力、演技和综合实力上都明显超出一般校园剧。而在《橘生淮南》里,过于朴素的演员长相,趋于寡淡的表现力,很难让简单的剧情发挥出人设的魅力。
没有出色演员的加持,又重复着单调的校园恋情模式,套路化的青春显然并不能让今天的观众买单。“振华三部曲”的失灵,也许预示了小清新青春剧已经面临瓶颈。《橘生淮南》已遭遇失利,对那些同样主打小清新类型的校园剧来说,也许是时候反思剧集套路化的后果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6月10日,改编自八月长安同名小说的校园青春剧《暗恋·橘生淮南》(下文简称《暗恋》)上线。虽然原著小说具有较好的粉丝基础,而且由八月长安亲自担任编剧,该剧在豆瓣上获得了7.1分的评价,但是播出7天仅取得了1.2亿的播放量,市场表现与该剧的质量、原IP的体量十分不匹配。《暗恋》的现象并非个例,叫好不叫座、优质IP表现不佳等现象已经成为青春剧的普遍困扰。
《暗恋》是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改编网剧的收官之作,另外两部作品分别是2016年的《最好的我们》和2017年的《你好,旧时光》。和前两部作品超高的口碑评价和出色的市场表现相比,《暗恋》的两端都存在差距。首先,在评分方面,《最好的我们》豆瓣评分8.9分,几乎成为了青春剧的口碑天花板,暂时还没有一部同类题材能够突破这一评价;《你好,旧时光》紧随其后,8.7的评分在青春剧中同样出类拔萃,但是《暗恋》的评分开播时仅有7.5,目前已经下滑到7.1,虽然在网剧中属中等偏上,但和两部“前辈”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其次,在市场端,根据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最好的我们》位列2016年自制剧播放量排行榜的第三位,当年的播放量为27亿。《你好,旧时光》的播放量虽少于前者,不过也已经达到了14亿,并收获了广电总局的称赞,成为重点扶持的年度优秀网剧。《暗恋》虽然尚在播出阶段,但七天1.2亿的播放量,作为“振华三部曲之一”,表现过于平庸。网友将《暗恋》的失准归结于青春剧套路化的模式让人提不起兴趣。在《暗恋》中,男主盛淮南是一名标准学霸,女主洛枳则是其暗恋者。男女主人设和互动关系与《最好的我们》中的耿耿、余淮,《你好,旧时光》中的林杨、余周周过于相似。盛淮南、余淮都是学霸,在暗恋关系中都属于装傻、口嫌体正直、掌握主动的一方,耿耿、洛枳都属于心生情愫的暗恋者,是情感中属于被动方,人物设定高度相似。剧情方面,在第一集,洛枳就用日记独白的形式总结了这段感情:“我平平静静地度过了大学第一年,一次都没能偶遇过盛淮南。我叫洛枳,我喜欢的人叫盛淮南”。这一段与《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的开篇如出一辙。后续的情节也都是校园甜宠剧的标准套路,小打小闹小波折,撒糖为主,鲜有情虐。相似的情节设置让《暗恋》在众多前辈面前黯然失色,取得如今的市场表现也并不意外。
近年来,青春剧同质化问题相当严重,在小糖人推出《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独家记忆》《匆匆那年》等作品,获得成功之后,绝大多数校园青春剧都在使用相似的创作方式。市场证明,这样的模式初期确实比较成功,但数量多了之后,观众审美疲劳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如《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豆瓣评分8.0分,其质量不输7.4分的《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但是在当前环境下,只取得了20亿的播放量,与后者40亿相比,几乎腰斩。除了观众审美疲劳的问题,IP断代也是青春题材陷入低潮的原因之一。市场内的青春文学能够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绝大部分都处于已被开发或者正在开发的状态。影视公司买下IP,拍摄一部影视剧,可能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创作一部小说,培养出小说的受众,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则需要一到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IP孵化的速度和产出的速度不匹配,导致市场内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观众对于青春题材的影视剧,更认可IP改编,青春剧的受众中,原著的粉丝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市场内的青春IP绝大多数都是几年前涌现出来的,如《你好,旧时光》《人不彪悍枉少年》出版于2009年,《独家记忆》出版于2011年,而比较新的IP诸如《强风吹拂》,粉丝基础比较薄弱,改编影视作品后,市场表现比较一般。除了IP大量减少,青春文学的作者、青春题材的编剧也已经成为稀缺人才。青春文学盛行的时候,郭敬明、韩寒、七堇年、饶雪漫、张小娴等作家不仅将青春文学带进了一个新的流行高度,他们本身也做到了几乎人尽皆知。此后,青春文学市场内涌现出来的具有代表代表性的,知名度比较高的作家寥寥无几。青春剧的编剧同样如此,由于青春剧拍摄原创的性价比较低,影视公司往往倾向于改编IP,然后邀请原作者担任编剧。青春剧编剧基本都由IP作者所取代,原创能力薄弱或者没有机会进行原创创作成为青春剧编剧的窘境。
上一篇:最近看新闻,发现有很多套路贷款的,主要针对大学生和老人,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