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暗恋·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剧还有未来吗?
青春,淮南,暗恋《暗恋·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剧还有未来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暗恋·橘生淮南》叫好不叫座,青春剧还有未来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书迷,也是振华三部曲的忠实粉丝。《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看了好几遍。唯独这部戏让我有点。。。唉。。太迷了,有点太狗血了。。倒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导演或者编剧吧。。。还是会看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暗恋》是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改编网剧的收官之作,另外两部作品分别是2016年的《最好的我们》和2017年的《你好,旧时光》。和前两部作品超高的口碑评价和出色的市场表现相比,《暗恋》的两端都存在差距。首先,在评分方面,《最好的我们》豆瓣评分8.9分,几乎成为了青春剧的口碑天花板,暂时还没有一部同类题材能够突破这一评价;《你好,旧时光》紧随其后,8.7的评分在青春剧中同样出类拔萃,但是《暗恋》的评分开播时仅有7.5,目前已经下滑到7.1,虽然在网剧中属中等偏上,但和两部“前辈”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振华三部曲
其次,在市场端,根据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最好的我们》位列2016年自制剧播放量排行榜的第三位,当年的播放量为27亿。《你好,旧时光》的播放量虽少于前者,不过也已经达到了14亿,并收获了广电总局的称赞,成为重点扶持的年度优秀网剧。《暗恋》虽然尚在播出阶段,但七天1.2亿的播放量,作为“振华三部曲之一”,表现过于平庸。
图和数据来源: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
网友将《暗恋》的失准归结于青春剧套路化的模式让人提不起兴趣。在《暗恋》中,男主盛淮南是一名标准学霸,女主洛枳则是其暗恋者。男女主人设和互动关系与《最好的我们》中的耿耿、余淮,《你好,旧时光》中的林杨、余周周过于相似。盛淮南、余淮都是学霸,在暗恋关系中都属于装傻、口嫌体正直、掌握主动的一方,耿耿、洛枳都属于心生情愫的暗恋者,是情感中属于被动方,人物设定高度相似。
剧情方面,在第一集,洛枳就用日记独白的形式总结了这段感情:“我平平静静地度过了大学第一年,一次都没能偶遇过盛淮南。我叫洛枳,我喜欢的人叫盛淮南”。这一段与《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的开篇如出一辙。后续的情节也都是校园甜宠剧的标准套路,小打小闹小波折,撒糖为主,鲜有情虐。相似的情节设置让《暗恋》在众多前辈面前黯然失色,取得如今的市场表现也并不意外。
近年来,青春剧同质化问题相当严重,在小糖人推出《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独家记忆》《匆匆那年》等作品,获得成功之后,绝大多数校园青春剧都在使用相似的创作方式。市场证明,这样的模式初期确实比较成功,但数量多了之后,观众审美疲劳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如《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豆瓣评分8.0分,其质量不输7.4分的《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但是在当前环境下,只取得了20亿的播放量,与后者40亿相比,几乎腰斩。
除了观众审美疲劳的问题,IP断代也是青春题材陷入低潮的原因之一。市场内的青春文学能够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绝大部分都处于已被开发或者正在开发的状态。影视公司买下IP,拍摄一部影视剧,可能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创作一部小说,培养出小说的受众,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则需要一到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IP孵化的速度和产出的速度不匹配,导致市场内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观众对于青春题材的影视剧,更认可IP改编,青春剧的受众中,原著的粉丝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市场内的青春IP绝大多数都是几年前涌现出来的,如《你好,旧时光》《人不彪悍枉少年》出版于2009年,《独家记忆》出版于2011年,而比较新的IP诸如《强风吹拂》,粉丝基础比较薄弱,改编影视作品后,市场表现比较一般。
除了IP大量减少,青春文学的作者、青春题材的编剧也已经成为稀缺人才。青春文学盛行的时候,郭敬明、韩寒、七堇年、饶雪漫、张小娴等作家不仅将青春文学带进了一个新的流行高度,他们本身也做到了几乎人尽皆知。此后,青春文学市场内涌现出来的具有代表代表性的,知名度比较高的作家寥寥无几。青春剧的编剧同样如此,由于青春剧拍摄原创的性价比较低,影视公司往往倾向于改编IP,然后邀请原作者担任编剧。青春剧编剧基本都由IP作者所取代,原创能力薄弱或者没有机会进行原创创作成为青春剧编剧的窘境。
此前,市场内曾经推测青春+竞技类的内容有可能成为题材突破口,然而几部作品推出后,表现一直起伏不定,市场内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比如《陪你到世界之巅》上线7天,累计播放量5.4亿,相对教好,而《你好,对方辩友》收官许久,累计播放量却仅有5亿,《我的哥哥在游泳队》甚至在猫眼上显示的播放量不足百万。青春+竞技的模式或许确实是个比较好的转型通道,但是市场内亟需形成稳定的操作模式,以降低风险,保证这套模式延续下去。
青春剧确实已经进入了瓶颈,就连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青春+竞技的模式都没有带来突破,那么青春剧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或许转向于受众心理会是一条不错的出路。3月份的院线电影《老师·好》成为了票房小黑马,同样属于青春题材,但是它却没有步入青春电影的后尘,原因在于这部作品找到了观众的情绪共鸣点,以怀旧的手法跳脱出青春剧的情感套路。
在剧集市场内,放弃爱情线转攻师生线是不明智的,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爱情线,青春题材有能力承载更多的心理需求和内容。近期热播剧《少年派》频频上热搜,“闫妮是亲妈本妈”、“想要张嘉译这样的父亲”等话题说出了观众的心声,虽然该剧并不属于青春剧,但却抓准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去年网剧《人不彪悍枉少年》的怀旧元素为该剧加分不少;《请回答1988》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正是唤醒了观众对于青春的回忆,产生了情绪共鸣。青春剧不该只与“爱情”划等号,青春里也不应该只有爱情,运动竞技类正在尝试拓展青春剧的方向,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更多的内容形式可以加入到青春剧当中。
上一篇:最近看新闻,发现有很多套路贷款的,主要针对大学生和老人,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