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经》的作品,有男女青年对爱情的追求和美好的向往,这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吗?
爱情,男女,诗经《诗经》的作品,有男女青年对爱情的追求和美好的向往,这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
《诗经》中的有些恋爱诗,不仅表达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而且还透露了他们的择偶观念.如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美丽的情歌,唱出了君子对淑女的悉心爱慕和情志专一。诗中娓娓讲述的是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他的倾慕、爱恋与渴望,而这正是亘古以来每一个人心中对爱情最深的企盼。诗的第一章绘声绘色的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景象:煦日春风,草木荣荣,河水清澈,水势洋洋,对对水鸟,关关应唱,相伴而游。或许是水鸟的鸣唱牵动了诗人的春心,或许是姑娘劳作时的倩影娇容引发了诗人的爱慕之情,反正就在这刹那间,涛人发现了自己的真爱,找到了心上的人儿.初恋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第二、三章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初涉爱河的小伙子兴奋难耐,躁动不安,甜蜜憧憬的复杂心境。“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以眼前所见设喻,以河中荇菜“左右无方,顺水而流”的状态比喻君子对淑女的情思绵绵.荇菜参差错落,无拘无束,顺水漂摆,恰似君子追求淑女那忽忧忽喜、极不平静的思绪。“寤寐求之”、“寤寐思服”,写出涛人对姑娘的迷恋之深,渴求之切。无论白昼或是黑夜,姑娘的倩影都时刻占据着他的心,挥之不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种因爱而失眠的滋味,哪个初恋的少男少女没尝过呢?心里想念着她,激动中含有几分忧郁,忧郁里又带几分甜蜜。爱上一个人是幸福的,可是对方能否接受自己的爱并酬之以同样的感情?他不知道,他没把握。
诗中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场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一方面表现了姑娘的勤劳和灵巧,是对“窈窕淑女”的具体刻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小伙子眼前时常出现姑姐采摘荇莱的身影,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己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赢得姑娘的芳心,姑娘的爱。他要主动接近、亲近姑娘,用各种方法使姑娘愉快、幸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一为她弹琴鼓瑟,为她敲钟击鼓,让她欣赏,让她欢娱.借助这一切播撒恋情,倾诉心曲,希冀在共度时光中亲近而至亲密。这也表明君子追求淑女时采取的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积极的态度,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来打动姑娘的那颗芳心。
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青年男女美好的形象,而且表现出积极而健康的思想感情.全诗着意抒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与追求,给人的感受是:“情深而不淫渎,热烈而不轻狂。”正如孔子中肯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的首句又以雎鸠和鸣起兴,含义深刻。关于雎鸠,闻一多在《诗经通义》中说:“相传此鸟雌雄情志专一,其一或死,其一也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极笃于伉俪之情。”古人也认为这种鸟有固定的配偶,从不相乱。这说明,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十分推祟那种情志专一的爱情,这也充分表现出了广大人民过于婚姐恋爱的正确认识和严肃态度。此外,《关雎》一诗还透露了古代男子择偶的条件,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闲、贞静、举止安详稳重的淑女,正如《诗序》中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
4、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要问爱情的魅力究竟有多大,我们从《国风.秦风.蒹葭》中便可管窥一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优美深情的恋歌,它所营造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梦幻般的诗境。那秋水,那蒹葭,那所思之“伊人”都似笼罩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隐隐约约,时隐时现,飘缈难定。 “白露为霜”既点明时令正当秋季,又点明时间乃清晨。在这样一个深秋清冷的早晨,在寂静的水畔,伫立着一个心有所思的人儿。虽然看不清他(她)的脸,却能看得见他(她)的心。那颗心中的渴念,像这青青蒹葭一样蓬勃旺盛;秋日早晨的寒意已为初升的太阳驱散,苇叶上的白霜也已化作颗颗滚圆的清露,正一点点消逝在空气中.而水畔心有所思的人儿却依然伫立着,凝神远望,因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埃”.痴情的人儿常会想象“所谓伊人”就在不远的地方.在这梦幻般的想象中,彼此会遥遥相望,近在咫尺,亲密无间。水边的人儿也正是沉浸在这样一种境况中.“在水一方”四字,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乃“寓慕悦之情、示向往之志”,给人无尽的回味。
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其实当我们钟情于某人或某物,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量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涛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所言:“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
5、男女欢会时的清新与真纯
男女欢会对于恋爱中的青年来说是最令人神往的,也是整个恋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恋人们对于爱情怀有什么样的态度,恋人之间的感情如何,完全可以从他们相会时的情态表现出来。上古时代,青年恋人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纯洁的,是脱去了脂粉与物质外壳束缚的,是人之性灵的本原状态的自然流露。《国风.邶风.静女》便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男女清新真纯的感情:“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逼真自然地描绘了一对恋人炽热相爱、相约幽会的生活片断,通篇洋溢着清新活泼的气氛和愉快逗乐的情趣。诗的第一章,写男子来到约会地点,末见到女子时的焦灼情状。“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不仅点出了诗中人物和他们相约会的事件及地点,还表现出男主人公“我”对静女的赞美,流露出一种倾慕之情。第二章则着重表现男子看到以前姑娘所赠礼物时的激动、兴奋、满足和幸福。那个温柔、娴静、美丽的姑娘送给小伙子一只“彤管”,这“彤管”看似平常,实不一般,它代表着女子的一片诚心和对他的纯真爱情。末章首句写道:“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次会面姑娘又送给小伙子一束从牧野采来的荑莛,这一下可让男子惊喜不已,他连声称赞“洵美且异”。其实这种荑莛与上章的彤管一样是极寻常之物,是女子在放牧劳动中不难得到的,然而在男子的心目中,它却成了“洵美且异”的珍品。要问男青年为什么如此夸赞这束荑莛,“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就是最好的回答。原来,荑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美,只因为它来历太不一般了.荑莛为心爱的姑娘所赠,姑娘借荑莛以传情,男子接受赠物,领略了姑娘的深情。所以,他赞美荑莛并非本意,赞美借物寄情的人儿才是真心。这两句诗把男青年开朗的性格,淳厚的感情和愉快的心境都写的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上一篇:37岁,还有必要留在成都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