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今天我们该如何品读古文?
古文,战国策,押韵今天我们该如何品读古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今天我们该如何品读古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文承载的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过去没有纸张,记录文字多用竹板木板,石刻等等不易携带的物件,所以阐明简要,也由此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字的特有的表述方式。
古文的阅读应从初级入手,现在的孩子们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就是在培养他们的兴趣,我女儿上幼儿园我就教了她木兰词,陋室铭之类简单上口的,由浅入深,在小学时就已经尝试读史记了。古文的培养是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有了兴趣,阅读的多了,也就慢慢懂了,看懂了自然也就会被吸引,从而发现古文之美。
所以文言文并没有想象那么晦涩难懂,反而有些事物和景色的描写是现代文无法替代的,看到满池塘的鱼,脑子里会立刻涌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情景意境优美地表述无遗。
古文因其美故今时仍有大批追随者,这不是守旧,而是文化传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该怎样品读古文
首先要注意韵律与格式。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
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 规定的位置上。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
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宋·严羽《沧浪诗 话·诗辨》:“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 必有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山谷作诗,有 押韵险处,妙不可言”。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吏部 侍郎赵公玉峰曰:‘公诗大佳,尤难其押韵天然耳。’”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五:“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韵 愈繁,节奏愈急”。
专门指 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 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
古诗平仄规律 要区别平仄,就要先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 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 短。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 声。“平”指 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 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 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 调。
古诗的格式。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字数也是一部分原因。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根据记的这些东西。
还有一丝作用。
那么根据这些,我相信已经介绍了不少。
那么同样我们可以从画作中获得诗歌的力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饮水需思源,文化需寻根,古文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智慧,古文也就有代代相传和弘扬光大的必要。这无须赘述。
我们今天该如何品读古文,我特别欣赏“品读”二字。品就不是囫囵吞枣,不是不求甚解,更不是望文生义。要品鉴原汤原汁的滋味,非懂得.掌握学古文的必要知识不可。
如;积累词汇,懂得词的本意、常用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古文中假借,词义的活用手法等。再如虚词的用法,古文句式类型等词法、句法语法知识,等等。包括文史常识,古文化知识在内,这是品读的基础,或者工具。一个人如果只能凭借别人的翻译去看古文,那只能说是一个初学古文的一个初中生而已,谈不上品读。
其次,不要脱离时代背景,作者局限去品读,不能用今天的“环境”去苛求古人,要历史地,辩证地去看,去品,这也无需多说。
我还有一个观点,读书可以传承,厚德载物,读书还可以养生,尤其是古文。
静下心来,与古人交流,便滋味无穷,可以养性,养心,滋养人生。
这也许是最好的品读方法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个人浅见如下,供诸君鉴之,论之!
说到古文,就让我想到了最近两年热播的央视诗词大会,选手们深厚的古文和诗词功底,很是让我钦佩;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广博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很多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近代以来,白话文自新文化运动之后逐渐成为作文的主流,也就百年历史。而古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文,自夏商甲骨文以来,已有近五千年历史——顺便说一下,甲骨文正是在清朝末年这样一个已经出现文化危机的特殊时代被发现的,冥冥之中似乎有着上天对中华的护佑。一百对五千,这个简单的数字关系就说明了品读古文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中国人,古文是不得不读的!
中国古文自先秦以来,产生了很多经典,关关雎鸠的《诗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离骚》;堪称成语大全的《战国策》;五千言道家真经《道德经》;风水教科书《易经》;半步能治天下的《论语》;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帝王之学《资治通鉴》;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于我而言,专爱读史,“《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虽然时势变迁,古今大有不同,但人心相似,所以,有句话说的好,“今天发生的事情过去已经发生,之后发生的事情现在正在发生”,我们何不多读读古文,从前人的智慧中吸取营养,让自己少走些弯路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