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问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怎样解释?
万物,阴阳,老子问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怎样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气又是什么?气为炁。炁又是什么?炁是能量。理解为夷希微的能量也可以。
因此,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意思是:
万物,都是具备着阴与阳两种属性,并且,能量的进入调节,阴消阳长,阳销阴长,万物始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产生一个统一体(“一”),统一体分裂而产生阴阳二气(“二”),阴阳二气产生相互交合的形态(“三”),这一形态(“三”)变化,便产生万物。万物背着阴气又抱着阳气,二气涌摇交荡而和合。人们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以此自称。所以事物有时减损它却使它增益,有时增益它却使它减损。别人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不能得到好死,我打算把它作为施教的根本。
老子以其独有的睿智发现常人都不曾注意的规律;“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也是人类得以进化的根本原理,只有无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进化状态。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所蕴含的深意,在序说里已有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多述。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役使天下最刚强的东西。没有形体的东西能进入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是有益的。不用言语表述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能比得上。
老子从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和没有形体的东西能够役使天下最刚强的东西,进入没有间隙的东西来论述无为的益处,并明确说明“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当然,对于以完成自身进化为生活意义的人来说,“无为之益,”确实“天下希及之。”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由于他们无法看到“无为之益”(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所以也无法理解老子的思想。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贷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誉和生命哪个更亲切?生命和货利哪个更贵重?得和失哪个有害?因此,过于吝啬一定会造成很大的耗损,过多地存藏财货一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行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能保持长久。
老子的道的确“甚易知,甚易行,”你看他的理论多么简单;名利和身体哪个更重要,显然是身体重于名利,名利是为身体服务的,身体是主体,名利是次要的,然而人们往往为了得到名利反而把身体这个主体失去了。所以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告诫人们不要把身体失去了,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应该:“知足”、“知止”,这样生命体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才能保持长久。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 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的成就就好像有欠缺,但它的作用却不会敝败。最盈满的好象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最直的好象弯曲,最灵巧的好象愚拙,最会辩论的好象出言迟钝。急骤地动作能胜过寒冷,安静能胜过暑热,清静能够做天下人的模范。
老子说真正得道的圣人好象是欠缺的、空虚的、愚拙的、迟钝的。正因为如此,圣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身体处于使能量积蓄的状态。但只是好像这样欠缺、空虚、愚拙、迟钝,这些状态并不是刻意模仿出来的,应通过排除各种欲望、是非观念而自然达到这些道的状态(能量积蓄的状态)这样就能表面上是“缺、冲、拙、讷。”实际上智慧远超出常人,最终因能量利用率提高一个层次而完成自身的进化。
接着老子又从寒冷和炎热的对立面“躁”和“静”战胜寒热来说明清静是恒久(不寒不热)的根本原因。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大概是出于本章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气冲气,两个意义不同,内含有别。究竟是中还是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道”是阴阳二气的中和、平衡与统一。万物都背负着虚空之阴,而虚空之阴又都是拥抱着万物之阳。无形之阴和有形之阳,必有阴阳二气互相交冲、互相激荡、互相交和,从而均衡成一种和谐的状态,道由此化生了万物,又内在于万物之中。
万物都是扎根于静阴,而朝向于动阳的。向日葵就是典型的例子。万物都是冲气以为和。阳气下来,阴气上升;根须下扎,茎叶上长;无阴不生,无阳不长;三生万物,就是冲和的中和之气生万物。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图,既是“一分为二”的,也是“合二而一”的。
太极思维既非逻辑思维亦非形象思维,而是一种全息辩证唯道思维。太极是道文化的古老概念。人脑是一个太极图 , 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太极图 , 万物都是太极图。太极图是全息图。华夏五千年文明无不渗透着太极哲理。一个耳朵是一个全息元,可以由一知万,所以扎耳针能够治疗全身各个部位的病。
上一篇:信用社的钱都还了怎么还是呆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