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百善孝为先?
父母,为先,自己的为什么百善孝为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讲:“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自古以来,善,便是德之根本,而尽孝,便是一种担当、责任更是感恩与反哺。善,都先要回报给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的人身上,而父母则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恩人,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蹒跚而行,成长的每一天都是他们在付出在呕心沥血。如果我们享受了这世上最无私最温暖的爱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又淡何为善呢?
所以孝是所有善的起点,孝也是一种胸襟,上古时代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孝《孝感动天》,帝舜小时常受继母与弟弟的陷害,父亲的虐待,但他依然孝顺父母,关爱弟弟。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容忍都要抛弃,那么他也必将难以容纳别人的缺点,及一切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大学》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所以要天下太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品德,而后才能管理好家庭,而要家庭和睦的首要条件就是母慈子孝,所以孝,便成了首当其中,小家管理不好又谈何去打理国家大事。
孝,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古代汉文帝就常为生病的母亲尝药,衣不解带的侍俸左右,三国时期的陆绩六岁时去袁术家作客就知道拿两个桔子回去给母亲,东汉的黄香九岁夏天就为父亲扇惊枕席,冬天用身体帮父亲温暖被褥,晋朝杨香十四岁为救父亲就敢与虎搏斗;北宋黄庭坚每天亲自为母亲洗马桶;南齐庾黔娄为知父亲病情好坏亲自尝其粪便。古代更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以随便伤害。亲人去逝,守孝三年,粗茶淡饭。
《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所以孝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增广贤文》说:“千方经典,孝义为先。”所以许多经典的书与故事,首当其中的就是孝与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