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脾虚是什么毛病?
脾虚,脾胃,脾气脾虚是什么毛病?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脾虚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上述功能出现异常,继而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1、脾气虚:饭量变小、容易腹胀,饭后腹胀加重;四肢容易无力、倦怠;精神不佳,容易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等。多因饮食不规律,或劳累过度,或忧思日久等损伤脾土所致。
2、脾阳虚:大便不成形,饭量小,还容易腹胀;持续隐隐地腹痛,喜温喜按;怕冷、气不足,四肢不温,面色偏白,气色不佳;女性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等。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如长期腹泻、脱肛、子宫脱垂等。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病因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临床表现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3.中气下陷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4.脾不统血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虚,脾胃虚,这都是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脾虚湿盛,常吃1物,多做2件事,排出湿气、脾不虚,身体感激你
脾在我们身体里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吃的食物或者喝的水都要经过它的运化,而若是脾有
问题了,水湿的运化就会出现失衡,就容易导致水湿堆积在身体里,导致脾虚湿盛,若是长
期脾虚湿盛,将会对身体产生很多危害。
一、脾虚湿盛,对身体产生的危害:
1、关节处:湿气进入关节处,加上逐渐寒凉的天气的影响,就容易引起关节疼痛,屈伸不
利。
2、大便:脾虚湿盛也会影响排便,让人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而且还容易不成形。
3、妇科问题:脾虚湿盛的女性,白带会增多,且异味比较明显,严重的还会导致炎症的发
生。
4、食欲:脾虚湿盛,脾受到了损耗,消化吸收能力会减弱,容易导致胃口差,容易有饱腹
感,食物下降等问题。
5、身材:脾虚湿盛,水湿停留在体内不排出去的话,就会导致身体容易水肿,虚胖,有大
肚子。
二、脾虚湿盛,身体常常有10种“不舒服”:
1、肤色暗沉,脸上长痘多,出油多;
2、经常反复长湿疹或者汗疱疹;
3、容易腹痛;
4、喉咙不清爽,不舒服;
5、早起觉得很疲惫,眼袋、黑眼圈明显;
6、头重脚轻,四肢无力,疲惫感重;
7、小腿肚发酸;
8、手脚容易冰凉;
9、头部昏沉,容易头晕;
10、舌苔白厚,有口臭。
三、若是发现自己脾虚、湿气重了,应该怎么调理呢?
常吃1物
对于脾虚、湿气重,其实在古医书《和剂局方》里面就记载有一个比较经典的健脾祛湿食方赤豆无湿茶,采用: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大麦,橘皮,苦荞,红豆,甘草,栀子等食材,碾碎后放入茶包中,放锅里煮出味道即可。能健脾祛湿、消水肿,加快体内湿气的排出,提高脾胃运化功能,身体会感激你。
这个食方虽然食材比较多,但都是经过科学配伍的,缺一不可,其中薏苡仁早在《本草纲目》
中就记载有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去风胜湿等作用;赤小豆可利尿消肿,促进水分排
出;芡实能补脾止泄,排湿;红豆也能消水肿;苦荞能健胃化滞、清热;其他食材也有配合
上一篇:红薯育苗生意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