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国学对孩子能力提高有何帮助?
国学,孩子,能力学国学对孩子能力提高有何帮助?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学国学对孩子能力提高有何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提升孩子做人,做事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学是什么
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国学”,主要是相对于“西学”所提出的,我们知道,清代末期,清政府积贫积弱,很多去西方学习的有志之士,看到了西方的科技与文化的强大,立志用西方的科技、文化、制度来改变中国。在文化上的表现就是“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我们都很熟悉。陈独秀是旗手,这批人把中国的积贫积弱归结为封建制度与文化,几乎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主张“打倒孔家店”,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发现这种做法太过绝对,他们主张有针对性地批评、吸收传统文化里优秀的东西,以“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其实,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当时主政的一批人,比如,张之洞、魏源就意识到了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学相抗衡,提出了“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可以说“国学”的概念是从历史的背景中被提出来的,虽然至今大家对它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它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是大体不差的,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文学、礼俗学、中医学、农学、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这几个方面是我们经常见到,学生考试时出题也会涉及到的方面,所以,在此多提几个方面。
国学的回归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昌盛,政府提出了“文化复兴”“文化自信”等文化政策,传统文化——“国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学国学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表现在教育上是,学生课本中国学的东西增多了,考试上也对国学多有偏重;在现实生活中举办的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听写大会,大都是对传统文化致敬,进行传统文化普及的活动。
我们要学习哪些国学?
在第一个问题当中,我们说到国学的范畴时提到了很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任何一个人都很难穷尽,所以才有了“皓首穷经”这个成语。那么,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学习那些国学呢?“挑精华学”这个精华,可以有这样几个标准:“思想健康,字词优美,韵律和谐,审美培养,有益的启示,舒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这几个层面是从易到难的,对于体悟能力的要求也是从浅入深的。因为也有很多成年人也喜欢国学,所以就个人的理解多说了几个层面。
既然有了标准,我们就可以按照标准去选择性地读一些经典:比如小孩一开始读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四本书算是“蒙学”,就是古代给刚上学的小孩子读的书,主要讲常识和规矩:前三本书类似于我们给孩子看的百科类书籍,只不过是按照一定的韵律编成的,方便小孩背诵。《弟子规》,也有不少孩子在背诵,我的儿子也在学,其实就是古代的小学生守则,讲了一些平时要注意的生活规范,待人接物的礼貌等,文学性、审美性稍差,内容稍微枯燥一些,如果愿意给孩子学要结合我们现实的生活来给孩子讲述。
像《千字文》就比较好,它文字优美,韵律感强,也包含了一定的神话、历史传说、百科知识,结合故事来背诵讲述,孩子的兴趣会更浓。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书为“绝妙文章”。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这四部蒙学,我首推《千字文》。《百家姓》主要是让孩子了解姓氏的来源,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国人对姓氏文化的看法以及姓氏在人群中所起到的凝聚作用,我们平时见到同姓的人总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是这个意思。《三字经》流传最广,几乎所有的小孩一接触国学,都绕不开三字经,它是三个字,相对简短一些,易读易背,但是文学性和审美性相对于《千字文》稍差,但也不失为一部好的蒙学经典。学习蒙学的时间一般为学前适宜。
再就是古诗词,古诗词篇幅短小,韵律优美,词语精炼,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朗读、背诵。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朗诵能力,通过讲解,也可以让孩子明白一些文化常识、典故,再就是对生活的体悟与审美。比如杜甫《春夜喜雨》里的一句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春雨过后花苞沾满雨水,沉甸,饱满,以及在春雨滋润过后,花团锦簇的样子。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观察很细致,体悟深刻,并且涉及到一个知识:锦官城,是哪里?就是成都,在三国蜀汉时期,因成都蜀锦出名,蜀锦是蜀汉政权的重要经济来源,蜀汉王朝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锦官城”的称呼由此产生而声名远扬。所以成都被称为“锦官城”或者“锦城”。
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从《诗经》中一些简单的诗歌开始,然后是《汉乐府》和唐诗宋词、元曲,选一些代表性的好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再就是一些先秦诸子的作品:比如《论语》《孟子》《庄子》《孙子兵法》等,让孩子理解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学会其中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当然,这些经典也是考试经常考到的内容。这些适合已经入学的孩子学,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了。
至于历史嘛,可以选择性地看一些名人的传记,那就绕不开《史记》了,因为是纪传体,方便对某个人物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再就是《三国志》因为《三国演义》考试会考到,可以做比较阅读,看原版的史书可以放到5年级以后,培养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性思考能力,当然这些史书的文字也是很优美的。
再就是古代的小说阅读,主要涉及四大名著,和一些其他小说《聊斋志异》,等,这些小说是古代小说的艺术巅峰,学生能够整篇读下来,对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深度阅读很有好处。
学国学应该锻炼哪些能力?
朗读与阅读、记忆能力
我们在影视剧中大都见过以前的小孩读书,都是摇头晃脑地背诵,我们知道小孩的记忆力比较好,专心的话很容易把自己还不懂的文章背下来,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讲的朗读背诵的重要性,这的是口、脑的结合。另外,朗读背诵还有益锻炼孩子的发音,就是朗读能力。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喜欢读书,这容易导致朗读能力的丧失。我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读书时咬字不清,没有节奏感,更不要说能读出美感来,我们知道古诗里面押韵、朗朗上口就是为了读出来优美好听,因为诗词本来就是用来唱的,如果读都读不出来的话,就成了哑巴诗了,美感丧失大半。另外,朗读能力提高,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在公共场合敢大声说话,提高交际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孩子的朗读、背诵的能力,尽早锻炼出来。
上一篇:10种配置的全新雷凌,如何选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