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还有一小国存在,秦始皇为何不管它?
秦国,魏国,始皇秦始皇灭掉六国后,还有一小国存在,秦始皇为何不管它?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还有一小国存在,秦始皇为何不管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历史的事实是这样。
所谓卫国,本来是个魏国内部的小国,大概在今天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
曾经的卫国也很大,周公弟弟康叔的封国。
经过常年战争,几次亡国。
比如前661年,卫国由于国君卫懿公荒淫无能,国内发生内乱,被狄人乘机进攻导致亡国。卫懿公被狄人所杀,国民不是被杀就是被掠走成为奴隶,仅剩五千遗民。
在周边大国帮助下,卫国才复国,迁移到今天帝丘(河南濮阳),但国力已经大不如前,逐步只剩下濮阳一座城市。
到了战国时期,魏国逐步强大,有心吃掉内部的国中之国 卫国。
公元前343年,魏国开始操纵卫国国君,卫国成为魏国的附属国。
到了前254年,魏国干脆囚禁了卫怀君,直接将卫国吞并。
虽然魏国保留了卫国国君的封号,他失去了领土,只是保留了在故土的宗庙而已。
同时,魏国保持了魏国国君的一些待遇,出钱养着他,给他名义上的贵族地位,仅此而已。
所以,卫国实际已经灭亡,卫国国君是形式上的存在。
到了公元前241年,秦国大破魏国,占领了大量土地,包括濮阳。
出于牵制魏国和政治上的目的,秦王宣布立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
然而,卫国并没有恢复,而是被迁移到河南沁阳。
名义上,卫国从魏国的附属国变为秦国的附属国,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对自己的领土的控制区。
到了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也就没有必要保存这个名义上的国家。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从形式上也灭亡了。
看了萨沙的介绍,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卫国其实根本就没存在,只是形式上的一个存在而已。
说通俗点,卫国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糊弄人的,根本无足轻重。
卫国的国君同三国的刘璋一样,被打垮了以后名义上还是振威将军,被刘备搞到公安养老。后来孙权夺取公安,又封刘璋为益州牧。
但是益州在刘备手上,你刘璋连益州一寸地盘都没有,还做什么益州牧。
你能说刘璋的益州还存在吗?益州早就是蜀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问者所说的这个小国想必就是卫国了。卫国属于姬姓诸侯,年代十分久远,第一代卫国国君是周文王的儿子康叔封,也就是周武王的亲弟弟。但是,经历过春秋时期的大洗牌之后,卫国虽然没有被灭、侥幸生存了下来,但实力已然是弱到极点了,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气估计是没少受!
时间的车轮进入战国之后,弱小的卫国首当其冲,不久便被魏国吞并。但是,魏国并没有在名义上将卫国“灭国”,而是玩起了“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把戏。虽然吞并了卫地,却保留了卫国国君,给予其贵族待遇。但是,还是将卫国国君的地位由诸侯降为了封君。换言之,卫国国君已经不再属于周天子分封的公侯伯子男之列,这个时候的卫国实际上已经不能被称之为诸侯国了,而是魏国彻彻底底的附庸、甚至可以算作是下属!
秦王政六年,秦取魏濮阳等地,卫国从魏国的附庸变成了秦国的附庸,秦改立卫君角为卫君,并强制将其迁往野王。个人认为,这个时候秦保留卫君,很可能与彼时掌权的吕不韦有关。吕不韦是卫国人,秦保留卫君很可能是在给吕不韦留面子,避免吕不韦沦为“亡国奴”。而这一保留便保留了三十多年,很可能秦始皇也早已将这可有可无的卫君给遗忘了,又或者秦始皇早已视卫君为自己的臣属而非一国,以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居然独独留下了卫君角。直到秦二世即位之后,才正式废卫君角为庶人,卫国自此彻底成为了史籍中的一个符号!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卫国早已不是和六国平起平坐的诸侯,卫国国君也早已成为了魏国、秦国的封君。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已经不屑于去灭卫了,因为卫早已成了秦的臣属,甚至秦始皇早已把卫给遗忘了……卫国除了保留宗庙之外,已经与往昔的卫国没有什么关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国末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秦朝的大一统下,有一个小国还独立存在,此国便是卫国。提起这个国家,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在历史上几乎也没什么存在感。为什么大的诸侯国都被秦朝灭亡了,这么个小国却能苟活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揭露一下背后的真相。 卫国是周朝的诸侯国,首都为朝歌,首任君主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周公在平定殷商旧族的叛乱后,将康叔安排在了卫这个地方。康叔谨遵周公的教诲,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将这片土地治理得很成功。后来卫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之一,康叔也被提拔为了周朝的司寇。因为卫国实力弱小,所以在周厉王之前,史官也没有对他们多加记载。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卫武公曾出兵平戎,一度成为诸侯首领之一。 进入东周后,卫国实力开始下滑,卫懿公还是个骄奢淫逸之徒。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狄人所破,卫国仅存的5000百姓也流离失所。后来在宋、郑等国的帮助下,卫国遗民寄居曹国。公元前659年,在齐桓公的资助下,卫国迁都楚丘,重新建国,但从此沦为小国。卫成公时期,为了避免遭到狄人的侵扰,卫国又迁都到了帝丘。经过百年的休养生息,卫国经济终于开始出现繁荣。 但好景不长,卫国就出现了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事件。此事过后,卫国彻底衰败。在战国时期,它只能夹在赵、魏、齐、楚间苟延残喘。公元前254年,卫国被魏国兼并,成为魏国的附庸。公元前241年,秦国攻取魏国,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划归东郡。立姬姓后人姬角为卫君,将他迁到野王。从此,卫国又成了秦国的附庸。 等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并没有顺手把卫国给取消,反而继续让他们保持独立性,这是为何?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卫国是秦国的附庸,与秦关系良好,没必要。秦国攻灭六国劳心劳力,但要灭卫国,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如今天下方定,秦始皇需要一个榜样做表率。而对秦忠心耿耿的卫国,便是这个榜样的最佳人选。有这么一个特殊存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六国百姓的复国之情。 其次,卫国早已名存实亡,灭不灭都无关紧要。早在公元前254年,卫国被魏国吞并后,卫国就没有了自主权。能在乱世中活下去,完全是靠别国君主的怜悯和施舍。魏立卫元君为卫国君主时,他就不再是诸侯,他的封地也不能再称为国。所以,在秦始皇眼中,这个卫国君主还没他大秦的一个县令权力大,不足为惧。 最后为了秦始皇自己的美名。秦始皇为了统一天下,又是焚书坑儒,又是实行苛政,所以导致天怒人怨。但秦始皇并不想这样。恰巧卫国以君子居多,有这些君子替自己宣扬,何愁天下人不知道他的功绩?因此,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卫国始终艰难的存活着。秦始皇死后,二世皇帝胡亥将卫君角废为了庶人,卫国也从此灭亡。
上一篇:男性做梦梦见两条蛇从肚子里出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