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征北战的统帅左宗棠是如何以家书齐家的呢?
家书,左宗棠,他的征北战的统帅左宗棠是如何以家书齐家的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征北战的统帅左宗棠是如何以家书齐家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军事家,同时此人也有政治才华。左宗棠曾担任很多的官职,此人是清朝时期非常难得的一位清官,他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极深远的意义,比如说他收复了新疆。大多数人最先都是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听说过左宗棠的,他是靠着这次运动而发迹的,之后他的才华被慢慢的挖掘,而且深得百姓的信赖,因此他的官职也越来越大。清朝之所以会逐渐衰败,就是因为他们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个政策让清朝就像是井底之蛙一样,当鸦片打开了清朝的大门之后,人们才恍然发觉,原来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些令人们牢记于心的人物,而左宗棠就是其中一位。左宗棠一生的任务就是齐家治国,左宗棠作为一名统帅常年需要在外征战,所以在家的时间非常的少,但是他仍然会以家书齐家,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的呢?
据说,左宗棠在外征战的三十二年中,他写的家书竟然有10万多字,无论他身在何方,他都从未忘记过家中的亲人和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左宗棠所写的家书可不普通,一般的家书都只是大概的表达自己的思念,让家人不要挂念。但是左宗棠的家书上面各个方面的事情都有写到,比如说自己内心的变化,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又或者自己是升官了,还是又长了俸禄等等。除此之外,左宗棠家书中大篇幅表达了对妻子的赞扬,字里行间都能够看出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同时,像左宗棠这么一个大忙人,还从未忘记过孩子的教育,他并不是把孩子完全丢给妻子就不管了的,他会在家书上面对孩子信心信心教导,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一点一滴都会有所提及。
左宗棠和孩子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让他们不要与纨绔子弟交往,万万不要与他们出去吃饭,只管在家里面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并且嘱咐孩子们一定要多做好事!左宗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都可以成才,不沦落为下等人,他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非常的上心,并且告诉孩子们读书做人是次要的,首先需要胸有大志。左宗棠向孩子们所传递的人生观是非常有正能量的,因此,左宗棠绝对能够被称之为一位合格的父亲,虽然他长时间不在家,但是他的心从未远去。
古代人的封建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是到了清朝也亦是如此,大多数人骨头里就认为女子不如男,尤其是一些高高在上的男子,他们对自己的妻子都是十分不屑的。左宗棠身为权臣,并没有在妻子面前表现出多大的优越感,尽管他也在这样的一个封建社会上面生活了几十年,但他对妻子仍然是相敬如宾的,十分尊重他的妻子,并且对妻子的一言一行都没有一丝的轻视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原本只是一位穷书生,他的妻子家里面条件要比他好,所以他就倒插门当了女婿!左宗棠年轻的时候没什么大的作为,属于大器晚成的人,但是他的妻子从未放弃过他,并且一直默默支持他!在左宗棠58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去世了,左宗棠非常的伤心,他又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都表达出了对妻子的爱意,让任何人看了都十分的动容。左宗棠经常会在孩子们面前夸赞自己的妻子,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觉得父母的关系非常的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家庭中夫妻的关系就是中心点,一旦夫妻的关系出现了问题,那么所有的问题也都会找上门来。
左宗棠的家书从未断过,万水千山也挡不住家书的传递,左宗棠以家书齐家,他那共10万多字的家书是多么的伟大呀!这一点左宗棠做的非常的好,他的身教言传不仅使家庭和睦,还为孩子做了榜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庭是社会的基层组织,是一个人出生、成长、走向社会的原点。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家庭和社会关系时,往往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处理好“家”与“国”的关系,每当外敌入侵,山河破碎之时,就会强烈地吹响保家卫国的最强音。
家庭,又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也是一个人赖以生存、成长的源头,而家书,则是联系家庭成员的工具,也是家人之间交流感情,沟通信息,表达心愿的载体。许多的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并不见诸于奏章,或者是历史的文书、档案,而只是在日记和家书中透露出内心的私密。
在中国历史上,家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而且,越是在乱世,越是在艰苦困难之时,家书就更加凸显了它的价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由于左宗棠戎马生涯,长年征战在外 ,军务、政务繁忙,不能亲自对子孙言传身教, 只能通过家书 传递自己的思 想、对子弟家人给予教育指导。左宗棠的家教思想较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传统家教并有所创新 。 虽然左宗棠的家教观受到时代的影响有所局限,但是他的家教观在当时却是积极可取的, 时至今日,我们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家 庭的过程中、仍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意义。
至今流传下来的左宗棠家书有163封,都是他在戎马倥偬、政务繁忙之际,写给夫人、仲兄、儿女和侄儿们的一些信札,字里行间,充盈着浩然的天地正气与浓郁的家国情怀。他在家书中反对科名求仕,极力倡导“耕读为本,自立自强”,要求子孙艰苦奋斗、自食其力,凭真才实学,靠技艺吃饭,以实学实行造福大众;他教育子孙要清白廉洁,“一芥不取,一尘不染”,要不惧难忧,“子弟欲其成人,总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多酝酿一代多延久一代也”;他鼓励子侄们胸怀天下,要有大无畏的担当精神,“任人所不能任,为人所不能为,忍人所不能忍。”
最近,湘阴县开展清廉湘阴书法展,我应邀参加活动,首先想到的是写一副左宗棠的家书,我选中了这么一段话:“自古功名振世之人,大都早年备尝辛苦,至晚岁事权到手乃有建树,未闻早达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不能发舒,人事非历练不能通晓。……”我一边思考,一遍书写心中默念着左宗棠的“身无半高,心忧天下”的思想源起与传承。这也许正是家书的力量。
自古以来,事业大成的人都是早年不顺,久经磨练,到后来才有建树,很少有早发达而成就很大的,天道是先收聚后勃发,人事要经过历练才能明白。左宗棠49岁仍为一举人,三两年后为至督怃,堪称大器晚成。究其成功,可谓厚积而薄发,乃成经邦济世之才。故今我等奋发图强,谋功成名就,非可一蹴而就,切勿因早成而沾沾自喜,勿因迟至而忧愁苦闷,兢兢业业于所学,久之终有所成。
上一篇:学习很好,长大才能出人头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