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京的地名为何如此接地气?
北京,蒙古,地名北京的地名为何如此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去过北京的小伙伴肯定会对北京地区的诸多地名印象深刻,比如三里屯、公主坟、太平庄等等。这个历史上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按正常的逻辑来讲,起名应该是非常文雅,非常考究的,可现实总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浏览北京地图,满眼都是土得掉渣的地名,那么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叫法的呢?
北京从元代开始正式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在此之前金国人虽然也将其设为都城,但当时毕竟处于宋金对峙阶段,南方还有一个更加繁华的临安,所以当时的金中都还不能算作整个中国的中心城市。而在金以前的辽代,契丹人更是只把北京作为一个陪都而已,《天龙八部》里南院大王萧峰的治所就在北京。北京从元代开始正式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在此之前金国人虽然也将其设为都城,但当时毕竟处于宋金对峙阶段,南方还有一个更加繁华的临安,所以当时的金中都还不能算作整个中国的中心城市。而在金以前的辽代,契丹人更是只把北京作为一个陪都而已,《天龙八部》里南院大王萧峰的治所就在北京。
按照汉族王朝的思维来说,长安、洛阳才是最理想的京师所在地,因为这里距离边境遥远,从军事角度来说,对北方游牧民族有更长的预警时间。可蒙古人不同,他们本来就是从北方来的,汉人千百年来的忧虑在元人面前忽然就不复存在了。而且从地理角度来说,定都北京不仅有利于蒙古人统治中原,更便于蒙古汗国内部的相互沟通。
蒙古灭国四十,从太平洋西岸到多瑙河流域都是蒙古汗国的疆域,元朝皇帝作为蒙古汗国的大汗,把都城设置在西域以及东欧的臣民能够快速抵达的地方,是十分必要的,而大都正处于这个位置。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北京的城市建设得到了第一次飞速发展。我们知道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并不信任汉族官员,再加上这是一个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他们对于咬文嚼字这种事情生来就没有太大兴趣。
蒙古贵族相信来自西域和欧洲的色目人,当这些只会几句汉语的外来户成为本地官员之后,可想而知北京的地名能够被命名成什么样子。凿冰的地方就叫“冰窖口”、高丽兵驻扎的地方就叫“高丽营”、离东直门有三里地就叫“三里屯”、距朝阳门有十里地就叫“十里堡”。蒙古贵族相信来自西域和欧洲的色目人,当这些只会几句汉语的外来户成为本地官员之后,可想而知北京的地名能够被命名成什么样子。凿冰的地方就叫“冰窖口”、高丽兵驻扎的地方就叫“高丽营”、离东直门有三里地就叫“三里屯”、距朝阳门有十里地就叫“十里堡”。
虽然这些名字很土,但使用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等元朝灭亡之后明朝接管,再要全盘推翻已经很不现实。所以后来人根据谐音改了很多名字,比如“高义伯胡同”就是从“狗尾巴胡同”改过来的,“驴屎路”改成了“礼士路”,“王寡妇斜街”叫成了“王广福斜街”等等。虽然这些名字很土,但使用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等元朝灭亡之后明朝接管,再要全盘推翻已经很不现实。所以后来人根据谐音改了很多名字,比如“高义伯胡同”就是从“狗尾巴胡同”改过来的,“驴屎路”改成了“礼士路”,“王寡妇斜街”叫成了“王广福斜街”等等。
下次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可要记住了,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地名很有可能是新改的,而那些听起来“土了吧唧”的地名,却很有可能是原汁原味的“北京范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时候的京城,现在还保留着京字,意义深渊,始终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京以前都有的名称: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永安、圣都、长安、春明、日下、京华、都门、帝州、帝台、王城、黄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京师、宛平、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等。为何叫北京依据个人理解,北京上一个名称为北平,京古代又称京城,所以北京既不失古城韵味,有不落后现代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京天安门、地安门、左安门、右安门、天坛、地坛、温泉、冷泉、东单、西单、东直门、西直门、南小营、北小营、东便门、西便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以前的地名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不是领导拍脑门出来的。
上一篇:你听过最嚣张的歌词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