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京的地名为何如此接地气?
北京,蒙古,地名北京的地名为何如此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北京的地名为何如此接地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京是历史上定都最多的城市之一,而国都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最高文明,文明植根于百姓,定都时间越长,百姓层面的文化积淀和烙印越丰富,有些地名看似土语和白话,但和人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都有很多故事在里面,所以北京的每条街,每个胡同,每条河流,都有一些很特殊的名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京的地名之所以觉得接地气,是因为和历史上北京历代统治者有着直接关系的。
从辽代到金国再到元朝,这些期间,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来占领北京的。在那个期间游牧民族本身文化水平就不如汉人,这个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因为他们主要的工作重心是在迁徙,汉族则是定居聚居。有固定的居住条件,更容易形成一种文化的积淀,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是在南方的临安。基本上文化的成就和文化的精华都聚集在了这个地方,所以南方在当时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而北方就是一个征战,或者说这个游牧民族侵略,经常反复更迭政权的地方,所以不利于文化的养成。同时呢,再加上这个游牧民族文化的水平本身并不高,所以呢,地名儿也就起得相对更口语化更简单,
所谓的接地气了,随着这个历史的演变,再加上老百姓会把一些有稍有些文化的名字呢,叫着叫着就成了口头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知道北京是一座古城,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自辽、金、元、明、清至今均作为国都。翻开北京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十分接地气的名字。例如:三里屯、二里沟、十里堡、奶子房,地名中又有许多带里、村、营和屯儿的地名,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北京的历史说起。
背景是千年多年的历史古城,辽、金、元、明、清至今均作为国都,不过北京的名字的确很接地气。无论是三里屯、还是大栅栏,要么什么村、要么什么里、要么什么营,这一切都与北京的历史密不可分。
由于历史的成因,不同历史阶段的进程,有写明的确是随随便便而取的,这个也涉及当朝、当局者的文化底蕴,随着发展,有些优雅、有些搞笑、有些土气,这些都是历史进程带来的文明,无论这种文明给当下的我们怎样的影响与态度。
不过这就是历史,历史总会给予我们意想不到的馈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京为何地名接地气,都和当时历史有联系,就说海淀骚子营吧,那时元朝建立后,汉人把蒙古族人起个外号叫《鞑靼》,两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总体还算和谐相处,可时间长了,有汉人发现在这地区住的几个少数蒙古族人,身体发出一股怪怪的,有点类似臭香椿树的味道,那天北京姓王的一个车天,在骚子营拉上一个蒙古族人,拉到香山附近,蒙古族人付他车钱,他闻见一股臭味,原来从腋窝处散出来的,这样才在骚子营传开了,狐臭。那么几个蒙古族人的狐臭坏了一锅,汉人叫他们《骚鞑靼》,后来也有坏乌汉人,为了顺口而且不让蒙古族人发觉出来在骂他们,改口为《骚鞑子》,这汉族坏鸟胡给人起外号,确实不尊重人,清代了,骚子营变成军营,占很大部分,就改为《骚鞑子营》,时间一长就变成了顺耳的《骚子营》。有人己为骚子营是北京八大胡同的风月场呢?,错了,骚子营名字虽骚,有人现在从这里走还捂脸呢,不要误会,正经八百的地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和清朝的统治有关,满人文化程度和汉人相差甚远于是起的名字都很接地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京从元代开始正式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在此之前金国人虽然也将其设为都城,但当时毕竟处于宋金对峙阶段,南方还有一个更加繁华的临安,所以当时的金中都还不能算作整个中国的中心城市。而在金以前的辽代,契丹人更是只把北京作为一个陪都而已,《天龙八部》里南院大王萧峰的治所就在北京。 按照汉族王朝的思维来说,长安、洛阳才是最理想的京师所在地,因为这里距离边境遥远,从军事角度来说,对北方游牧民族有更长的预警时间。可蒙古人不同,他们本来就是从北方来的,汉人千百年来的忧虑在元人面前忽然就不复存在了。而且从地理角度来说,定都北京不仅有利于蒙古人统治中原,更便于蒙古汗国内部的相互沟通。
上一篇:你听过最嚣张的歌词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