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代学生能否用“观其大略”的"亮式“读书和学习方法?如何观其大略?
大略,自己的,方式现代学生能否用“观其大略”的"亮式“读书和学习方法?如何观其大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代学生能否用“观其大略”的"亮式“读书和学习方法?如何观其大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观其大略法”是以诸葛亮的学习经验而闻名的读书方法。它是以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猎食”方式的读书办法。学生当然可以应用,只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能绝对化。它更适合扩大知识面、求全型搜索性、实用型阅读的需要。
诸葛亮用此法,完全是和他的读书目的直接有关。他读书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显摆。他是真刀实枪地要应对面临的现实战争、治政,在当时的乱世之中,做有用的学问。
观其大略法,谁用都要根据自己的读书目的灵活操作。搞研究,用于泛览大量文献,搜索有用文献资料;遇到有用的,则要精确阅读理解,做好笔记和摘录,这时候动笔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做论文的时候,一天泛览几十本书也不是稀罕事。
学生则主要用于扩大知识面,积累信息,修养精神,寻找知识精华。
用观其大略法,可以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容易披沙沥金,用取所需。如果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可以根据兴趣所在,不大关心的略过或者略读,遇到有兴趣的则要细读。这种细读,如果只为留个印象,享受读书之乐,只要记下一些中心词、主要意思就行。基本上就是把浏览中看到的关键词联成几句话,准确理解核心就可以了。
当然,遇到很重要很精彩的部分,那就是遇到了“金子”,把它记下来、背下来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就不能像读一般材料那样一带而过。部分轻重,轻松放过这些“金子”,那就太可惜了,这些“金子”是观其大略中最重要的收获。虽然一般泛览也很有用,很多得到的信息、语句会进入意识之中,但就含金量而言,一本书、一篇文章的精华部分,其价值那是其它部分所不能相比的。我们看的一般读物,尤其是现在的快餐式读物,有点用的,也就那么几句话,读这种书,就为找这么几句话,最适合用观其大略法了。
观其大略法,是泛览中有细读,粗中有细,快中有慢,略中有精,看似走马观花,实则务在有得——观其大略留印象,粗中取精得真传。若能长期坚持,知识和思维,精神境界,心理素养,以至研究工作,必能踏上更高的台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式“观其大略”的学习方法,个人理解就是一种观其纲领,重点筛选式的读书学习方式。读一本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去粗取精,对不那么重要或不必深究甚至是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泛读。其好处在于,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乐趣,有时间和精力阅读更多的书,并且不拘于其中的细枝末节便于自己的发散思考。所以诸葛亮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奇门遁甲五行八卦无所不晓,可谓一代全才。
但作为现代学生能否用“观其大略”的“亮式”读书和学习方式,个人觉得还有待商榷。
首先,中国历史上像诸葛亮一样雄才伟略足智多谋的大师可谓凤毛菱角。这种读书学习方式对个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学习者要有开阔的眼界格局,能够将纷杂的知识点构建成清晰的体系框架。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概念定义就能推导延伸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赵括、马谡虽饱读兵书,但却缺乏这种根据实际情况举一反三的能力,他们想成为真正的军事家只能靠多实战,就如同大多数普通的学生只有通过多看例题多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内容。还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但很显然,大多数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其次,现代教育学科学习,尤其是理科,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连续性,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是重要的一环,尤其是专业领域的学习,更为细化。仅泛泛而学可能会造成基础环节薄弱和难以达到一个很高的专业水平。
最后,这种读书方式也被陶渊明表述为“好读书,不求甚解”,当今不少人也以此为由,称读书是为了乐趣,不能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读。个人认为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而且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倦怠找借口。殊不见陶渊明还道“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认真地读一本书,做好笔记去理解作者的意图产生自己的见地,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作者的尊重,否则读书就成了一种消遣娱乐,难以自我提升,尤其是学生形成了这种读书习惯反而不利。本人很喜欢读书,但一直以来也是泛泛而读,仅知道了个大概皮毛而且还老忘记,直到去年开始改变了读书态度和方式,对迷惑或兴起之处反复推敲并认真标记记录,现在的读书状态就不可同日而语矣,所得所悟更为丰富。
所以,个人觉得,“观其大略”式学习读书方式是一种很理想化的方式,适合于生而知之的天才、本身已经掌握了书中的知识要点和只为兴趣爱好开拓眼界的佛系读者。作为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基础知识和具体学习方法上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慢慢窥到甚至领悟“观其大观”的真正门道,否则只是空中楼阁。就好比《道德经》中的一些至理,如果你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长期的思考积累是很难真正领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什么是“观其大略”的诸葛亮式的读书?
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独特的读书法,也被广为流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在荆州,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夕,从容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也。’三人问其所至,亮笑而不言。”后来诸葛亮官至蜀汉丞相,而石广元三人果真只任至郡守一级官职。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即提纲挈领地领会精神实质和要点的读书方法。用今天的话就是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上一篇:怎么看待在别人家上厕所这件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