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通过去告别人谋取自己的利益?是什么样的心态?
自私,的人,自己的为什么有的人喜欢通过去告别人谋取自己的利益?是什么样的心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告别人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01
在职场,经常会碰到喜欢告状的人,大家对此都颇为反感。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人的心理。
一、嫉妒心理。人怕出名猪怕壮,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小有成就的时候,就会招来有些人的白眼。这些人不在自身找原因,而是羡慕嫉妒恨。
举个例子。同学甲和同学乙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在学校读书时,二人不分上下。毕业后分到同一个单位,三年后,同学甲被提升为主管,成为同学乙的直接领导。
同学乙心里很不服气,凭什么你就比我强?对同学甲心生妒忌。同学乙忽略了一个问题,每天下班了,他去跟朋友聚会,喝酒,同学甲还在办公室加班;周末他出去逛街,游玩,同学甲却去培训班上课。
典型的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一次,同学甲在工作中不小心做错了一件事,同学乙马上去告诉公司老总,让公司老总把同学甲好一顿训斥。
二、自卑心理。由于自己在业务方面或是能力方面不如人,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又有可能导致畸形思维。
这种畸形思维有三种走向,一种是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就此萎靡不振。另一种是找准一切机会拆台,不惜用告状的手段来达到个人的目的。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走出自卑的阴影。
以上三种走向,第一种和第三种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暂且搁置。我们只讨论第二种走向。
这种人明显的有一种倾向,就是我工作的不好,你也不能好;我生活的不好,你也不能好。大家都不好,可以;你比我好,我就会不舒服,就是典型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种人从来都不是纵向比,而总是横向比。自己跟自己比,一天比一天好就是进步,跟别人比,永远都有比你强的,怎么能够得到满足?
三、狭隘心理。爱告状的人一般来说,心眼都不大,对好多事情容不下。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又过不了这个坎,只能采取告状。
有的人告状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可能是经济利益,也可能是政治资本。无论是哪一种,都让人不耻。
有的人告状是为了报复。因为我们在工作中难免有矛盾,尤其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这次你批评了我,下次让我发现你有问题,立马举报。
这些都是因为心理狭隘造成的。
02
需要澄清的问题。
一、告状有错吗?
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去幼儿园受到小朋友欺负的时候,会常说的一句话是:“某某再打你的时候,你就告诉老师。”所以孩子在幼年时期就已经接受这样的教育了。有错吗?
员工甲和员工乙在单位发生口角,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导致扭打到一起。员工丙怎么都拉不开,赶紧去告诉领导,领导来了,才把他们拉开。有错吗?
打架的过程中,员工甲身体不如员工乙,明显吃亏。知道再吵再打自己还是要吃亏,只能去到领导那里去告状。有错吗?
当我们知道自己没有实力的时候,产生的结果必然就是告状。所以说告状本身并没有错。
二、没有告状,就没有包青天;没有告状,就没有法院。
既然告状没有错,那么问题出在为什么告状。如果是正当反映问题,我们说应当提倡,不能单纯的认为是错误的,领导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没有问题的反映,没有需要领导解决的问题,那么要领导也就没有用了。
没有秦香莲状告状告陈世美,就成就不了包青天;没有百姓打官司,法院就关门了。
如果告状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为了报复,那么我们就坚决的鄙视。
敬请关注,我是吸清风饮甘露食五谷的凡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我在职场的经验,这种情况一般分三类:
一是他认为告密对你有坏处,同时对他有好处,可能你们当下有利益竞争,你应该能分辨出来,他属于坏人心态。
二是他不管告密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先把你慢慢弄臭了再说,这个一般是属于你们未来有竞争或则现在看不惯你,与你有矛盾,您应该可以分析出来,他们属于小人心态。
三是看不得你好,发现你好了后,就偷偷告密,还假装对你热情和友好,这个就是伪君子心态了,属于病态了。
希望能够解决你的问题,有需要再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心理学专业,我来尝试回答。这好像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不熟悉、不认识的人获得成功、获取利益是无感的。但是对身边的人,熟悉的人取得的成功是非常排斥的。我尝试从心理学方面做一些解释: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具有一定的评价,很多时候是一种正面自信积极的方式,甚至可以到达自恋的程度。这是我们个体发展过程中心理本能需求。当看见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的时候,容易失去心中原本的优越感。特别是对于那些"自我定位不清晰"以及"缺乏自信"的人而言,他们希望通过人际比较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当发现自己过得不如别人时,他们会感到异常痛苦、难过,因为这意味着对他们自身价值的否定。 在这个基础上:不同的客观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情况。例如:个体会出现威胁感知,他会觉得你的成功对他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或者你的成功本身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心理的冲击与压力。无论是出于客观的威胁或者心理的压力,个体都需要平衡失衡的心理状态。此时的个体需要通过一些心理或者行为的调整进行心理平衡。就大多人而言,行为调整可能更简单迅速,而在行为选择的过程中,会遵循最大化的利己模式以及最直接的弱化对象的路径。通过这些,可以最大化的平衡心理状态。从这方面的解释有些本能性需求,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上一篇:老人在北京地铁没抢到座,指着女子破口大骂:让座是必须的。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