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不带偏见地阅读一本简史?
历史,一本,自己的如何不带偏见地阅读一本简史?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不带偏见地阅读一本简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就是对真实社会的记录!历史,是不应该有任何政治性!历史,也不应该像小说那样有半点虚构的人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带偏见可以,但是一定要带着敬畏和感情,这是泛读时的心法,把历史人物当成自己。在泛读和精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认为历史或多或少都会参杂作者的主观意识,作为读者只能说尽量多参考资料文献,博览群书,了解历史本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呵呵,这个标题,就是意味着大家读史时都会带有一定的偏见了。
的确,对自己喜欢的人,看哪儿哪儿都顺眼。
对自己喜欢的朝代,即使严民酷吏穷兵黩武也会不自觉地给它找这样做的理由。
我想,在这方面,毛泽东给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不死读书,不读死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不死读书,不读死书,做到这一点就要多读,用批判的眼光去对比吸收。
史书都是人写的,由于不同人的认知、世界观不同,就难免带着人的主观视角。所以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的方法是同时代的,同时期的书籍,不只读一本,比如我读了一本书说明清高度集权专制的政权弊端,但另一本书则有一个新的观点,他说明清的专制集权徒有其表,还分析了政治经济上的各种虚假表现。通过这两本书,我就对明清的集权专制有了一个大致全面的印象。那么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我就更容易客观的评价这种制度的利弊及其表现,更容易从一本书中抽离出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另外,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的。他在读史的广度深度上都进行了数量和质量的拓展,所以能够 用批判的眼光去看世界,并且去粗取精,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地进行灵活运用,这大概得益于他“阅尽千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