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金融?金融的魅力在哪?
金融,信用,工作什么是金融?金融的魅力在哪?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句话说得好:女怕嫁出郎,男怕入错行。行业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选择了什么样的行业决定你过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假如你是在一家艺术品店里做设计的工作,而且做到了主管的职位,在你的同学中,可能很多人羡慕你有一份好的工作。在别人看来你是名利双收,而实际上你可能也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苦衷。
如果你是日复一日,从朝阳到日落,甚至夜里十点依然在忙于工作。也许工作并不需要耗费体力,但你的时间几乎全部花在工作上了。再加上你是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也许漫长的工作时间会压得你无法窒息,也许你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也许你会为是否要换工作而犹豫不决。可能你会考虑换过工作之后能不能拿到高工资,但当你换一份工作之后也许就有另一番景象。我曾经这样的工作过,而后毅然决然地换了份工作。
习惯了一种生活,再换另一种生活方式不容易。但不换,意味着你只有那样的生活了,只有那点境界了。换了之后,也有房地产公司愿意给我很高的底薪,我依然没有考虑,因为每天晚上都要加班,有时甚至是深更半夜。
虽然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曾经也很拼,做兼职有时候可以连续工作24个小时。但现在想来,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全部。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金融行业。我当时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让生活充实起来。但后来发现,这是我想要的,我可以在周末有一天休息的时间,每天晚上也有自己的私人时间。
不考虑把时间长长的放在轻松的容易的工作上,把有效的时间发挥到极致,这是我当时渴望的方式。而金融行业正满足了我这个需求。
几个月下来,我发现我不仅有可以支配的时间,而且待遇也比我去做房地产的工作待遇好,现在房地产行业也不景气了,真的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金融行业。
在做金融的同时,我收货了另一样东西,那就是懂了很多股票和期货上的知识,这个对我而言是大有裨益的。别人花钱去买炒股软件,去股市上交学费,而我却在工作中不断收货经验与技术,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前几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由徐玲对《魔鬼经济学》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金融这两个字怎么解释?( https://www.toutiao.com/answer/7197371821519012155 )》的最后谈到,为什么即使有了正确的认知,人们也很难做出正确的行动?从刚才的两个例子,也就是球员罚点球和高管投放广告,可以看出,人们不会仅仅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就去行动,而是受到各种诱因和动机的影响。从这些具体动机去看,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但从他们想要达成的主要目标而言,显然又是非理性的。
这儿接着谈。
更麻烦的是,即使人们理性地认识到了问题,也愿意采取正确的行动,然而,行动的结果却往往是不可控的,具有很大的意外性。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述的第三个重点,非预期后果法则。
第三部分
所谓非预期后果法则,是指出于特定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往往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后果。有学者认为,非预期后果法则是主宰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法则之一。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复杂性,人们看似理性的行动往往带来一系列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后果。这些后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另一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在多年后、在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领域中显现出了后果。
先来说第一种意外后果,就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这种情况也被叫作“眼镜蛇效应”,它源于这样一个案例。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印度眼镜蛇泛滥。为了鼓励居民捕蛇,英国总督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居民可以凭蛇皮到政府领取奖金,一条蛇换一卢比。没想到的是,这个法令一出,直接催生了当地的眼镜蛇养殖产业,印度人开始大量养蛇来换取奖金。总督一看,这不行啊,于是下令废除了蛇皮换奖金的政策。居民们养的蛇没用了,怎么办呢?当然是把蛇放生了。这么折腾一圈的结果就是,当地的眼镜蛇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后来人们就用“眼镜蛇效应”来指,不恰当的行动方案带来的适得其反的效果。
现实中具有“眼镜蛇效应”的例子到处都是。比如《美国残疾人法》的出台,本来是想保护残疾工人的权益,但法案颁布之后,雇主担心没办法约束或者解雇不合格的残疾工人,干脆不雇佣残疾人了。这导致残疾人的就业率越来越低,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下降。再比如《濒危物种法》本来是想保护濒危鸟类,一旦一片树林被认定为濒危鸟类的栖息地,林场主就必须善加保护,不能随意砍伐。结果,林场主们赶在被认定之前大量伐木,不让鸟儿栖身,这导致濒危鸟类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了。
再举个例子。为了保护环境,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征收垃圾税,按人们产生的每袋垃圾收费。法令一出,人们的应对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令人哭笑不得。最常见的做法是把垃圾袋塞得更满。也有不少人把剩饭剩菜倒进马桶冲掉,结果导致下水道里老鼠成灾。还有的人把垃圾拉到树林里扔掉,或者填埋在自家后院等等。总之,征收垃圾税之后,当地的环境反而是恶化了。
在这几个例子中,政策措施没有考虑到人们的行为反应,类似于俗话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导致了政策措施确实立竿见影,只不过是朝相反的方向。这是意外后果的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事件引发的意外后果不是立竿见影,而可能是在多年以后,在某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显现出现,类似于通常所说的“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在《魔鬼经济学1》解读里提到的案例,谁也不可能预料到,1970年代在全美国推行的堕胎合法化,竟然导致了1990年代美国犯罪率的突然下降。堕胎合法化是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而女权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引发的意外后果也远远不止犯罪率下降这一条。举两个最意想不到的两个结果:一是妓女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整个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了;二是中小学校的教师素质显著下降,教学水平大不如前。你肯定很好奇,这两件事和女权运动有什么关系?
将在回复《金融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上一篇:长安大学和西安文理学院哪个厉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