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按平仄韵律创作诗词呢?他们真的会写格律诗词吗?
格律,平仄,诗词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按平仄韵律创作诗词呢?他们真的会写格律诗词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词,下面的是我依照辛弃疾这首送月词的韵脚而作的一首词。这叫做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原诗词的韵和韵脚顺序来和诗词。最著名的当是苏东坡次韵章质夫:“似花还似非花”一词。
《木兰花慢》次韵辛幼安送月词
平生屈指算,多少事,恨悠悠?是岁月无情,抑或愁使,华发满头?终日醉酒对菊,问能否,音书寄送秋?催问良驹谁系?心在汉营盍留?
醒来约见佳人笑:“大将军莫愁。千骑随敌去,贼首伏诛,已破城楼。”闻讯遽起却倒,拂袖嗔怪哪般轻浮?正色却见黄衫,怎渐细渐如钩?
我这首词是次韵辛弃疾,也是写辛弃疾。上阙写辛弃疾一生蹉跎,意为“屈指算来,我这一生有多少遗恨的事情啊?我这满头白发,到底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恨事未平,愁闷未消的缘故啊?”这里突出一个“愁”字,辛弃疾一生郁郁不得志,64岁被重新启用,但不久后又被弃,那种苦闷,愁怨是无法表达的。
终日对酒对菊,则是因为辛弃疾效仿陶渊明建停云,种菊花。意为“在这闲居的日子里,只能对着菊花,独自醉饮,倾诉着内心的那些愁苦,菊花君啊,能帮我去信问一下吗?何时能回归战场杀敌的日子?。”古时秋天主肃杀,辛弃疾也有“沙场秋点兵”的句子,所以引申为战场。最后一句则是用关羽人在曹赢心在汉的典故,问“谁把我的赤兔马系住了,我虽人在曹营心却一直惦记刘汉啊,又何必留住不放呢?”
下阕首句“醒来约见佳人笑”,意承上阙,为醉后醒来,隐约朦胧中看到一位佳人笑意盈盈地对我说:“大将军不要再愁闷啦,我们的千骑大军已经随着敌人的撤离追去了,他们的首领被砍了脑袋,已经攻破了敌方城池。”听到这个消息,辛弃疾自然喜出望外,兴奋的从床上猛然起身,却撞了报信佳人满怀,佳人羞愤难当,拂袖嗔骂道:“你这登徒子,浪荡人儿,怎生如此轻浮?”轻浮有不稳重之意,也含轻佻之意。此时辛弃疾被佳人一顿呵斥,酒意顿消,回神正色看时,却见那黄杉佳人,怎么越来越细,越来越如钩了呢?
这里是我最为得意的地方,其实整个下阕就是辛弃疾的一个梦,而那黄衫佳人正是菊花化形而来,所以才渐细渐如钩。
整首词因为是次韵,所以不存在用韵问题,不妥的地方是没有平仄关系,就是瞎写一通,这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导致的,而且还是次韵,所以更难。
至于意境,我自我感觉良好,有所谓的“古意”,是我最为得意的一首词。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革期数学家陈明远的诗词,误传抄说是毛主席的诗词,被打成反革命。他和郭沫若很好,郭说他的诗词平仄,对仗要下功夫,意思不懂平仄。然而又被误传为毛主席诗词。而郭老最懂平仄没一首诗词留给后人传颂。如陈明远的水调歌头,海上游泳。昂首红霞曲,侧眼碧波平。晶华随我飞溅,暢快一身轻。穿过波纹阵阵,迎得光华涌涌,心内洗通明。龙戏水何处?我亦是龙身。风吹啸,云漫舞,海长鸣。愿身溶入大海,日夜尽奔腾。胸有五州珍宝,脑无半丝污秽,赤子化诗灵。千载金轮后,回荡此涛声。请诗词平仄家论论?或用严格平仄填一首海上游泳试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音韵原本很难掌握,不是不喜欢用而是不会用。当然为了平仄相对,往往翻来覆去换字,致使佳句变成了庸俗的句子也是有的。平仄也未必字字精对,古人也不是字字精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格律诗是唐朝先人的流行式,简单地说吧是那时人的官式文风,不按此上考场是不得其入,用现在话是没文化。
可格律诗对当代人,若没有接受古汉语\"音韵\"方面的学习,也是不得其门而入,真还是文盲。格律诗\"五言\",\"七绝\",学问很大,不仅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对,平起仄收,仄起平收,韵头韵尾要押上,简单的\"平上去入\",还应注意古音古韵,讲工整,讲对仗,词性,词意等均有严格的要求…正应为有严格格式,严格韵律,才称之为格律诗,所以看格律诗,长相基本一样,不一样的是意境气势。格律诗难写,今人又难懂,是不是就弃之不用了呢?当然,当今把格律诗作为交际的工具是不会了,但古文化摆在那里供今人鉴赏品评,风雅陋室也很好。
\"今日头条\"是一雅俗共赏的园地,有许多诗词爱好者,积极撰稿与文友交流,互交笔墨,共同赏习,也有出彩情妙的佳作,说明人才济济,不负江东一行。但还是要说,平台展现的格律诗较少,望文友能者为师,能多多奉献佳品,以飨\"今日头条\"文友。
写格律诗的少,可出对子的却多,且有不少有品格的对子。写对联与写格律诗相近,还过新式对联主要在意境,工整上下功夫,当然韵头韵尾押住更佳。甚至打油诗式的对联也很出彩。观平台上有的对子,有意境上,事物比喻上,词性工整上生拉话扯,进行拼凑,貌似如花实则豆腐渣。对联也应讲通达,讲合符事物的本身内在逻辑。只图痛快则失去文化色彩元素,不足取。
自由奔放,反映当今人情感,不拘泥古法,倒是大多数文友们的追求。笔者之所以写了以上的话,只是想说明平台供文友的园地,能望多栽花,少种草而矣。同时赞成\"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同歌。
上一篇:请问大家,在一个三甲医院里干劳动派遣好还是去卫生院干事业编制好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